首页 / / 张公案2 / 章节正文阅读

第 63 章 第六十三章(1 / 2)

作品:《张公案2

一名京兆府公差、一名县衙捕快和刘家长子刘伯秀一道飞快离开公堂,将药方送往后院。刘仲勤与刘叔聪一左一右架着老父,三双泛红的眼睛齐齐盯着陈久。

刘大爷颤颤出声:“陈爷,为什么哪?老汉与我家老太婆平日里见了衙门里诸位差爷,都是客客气气,从未敢不敬,更不曾结怨。我家老太婆一个街边卖花的,哪够得着招惹您,或是某日没小心留意时,冲撞了?为什么下这样的毒手……”

冯邰轻轻一叩惊堂木:“陈犯,你既已招认下毒,便先供出毒害刘周氏与徐添宝二人的缘由。”

陈久舔舔唇,慢悠悠开口:“依着卓老板公鸡屎里都要挑挑有没有蛋花的脾气,居然肯写荐信让一个伙计去别的地方上工,摆明了派他当眼桩儿。徐添宝成了眼桩儿,就得认拔。”

刘叔聪脱口嘶哑道:“果然仍是因为徐添宝!”

陈久翻动眼皮瞧了他一眼:“刘氏我不知是不是桩儿,但她成天在街边,位置真挺桩儿的,还老带个笑脸问我嘛去了,赶上我心里有事时,不免多寻思。一道拔了清静。”

刘大爷与刘家二子神色惊惧。冯邰道:“嫌犯招供务必简明,莫用暗语。你所指,即是怀疑刘周氏与徐添宝是卓西德派来盯梢的,所以痛下杀手?”

陈久道:“不错。”

冯邰问:“与你一起敲诈卓西德和贺庆佑的同伙,除了增儿、散材之外,还有谁?”

陈久答:“我只知道他二人。”

冯邰接着问:“有无增儿之母潘氏?”

陈久道:“某不与女子共事。”

方才陈久招供后,增儿一直做出一副承受了天大冤屈的悲愤姿态挣扎扑腾,这时神色忽变了变,盯着陈久微微一顿。

冯邰的视线也在陈久身上一停:“散材之死,乃你所为?”

陈久道:“此人死后我才到近前。之前的几个时辰我要么在衙门,要么与同僚一道巡值,离他十万八千里远,不可能隔空行凶。”

增儿匍匐在地,仍盯着陈久,眼神幽暗。

冯邰道:“散材所中之毒,是你配的?”

陈久爽快承认:“是。用法也是我告诉增儿的。”

冯邰问:“如此,增儿乃听了你的吩咐杀散材?”

陈久道:“他从我这儿拿了毒,我知道他想干什么。”

冯邰再问:“敲诈贺、卓二人,你们谁是主谋?为何起意勒索?”

陈久道:“自然是为财。我在县里住了一二十年,眼见着贺老板和卓老板从两根穷老杆子突然发起来。当然他两位已经极小心了,整得钱仿佛都是他们自个儿赚来似的,可禁不起细琢磨。特别是买恩隆大街上新铺面时,一下拿出恁多银子,县里老门老户的财主家也没那么豪阔,简直能媲美京里的老爷。再一算他们发家的时间,是在蔡府那事之后。稍一猜即知他们的钱大约打哪来的。”

冯邰微微抬眉:“你与增儿何时认识?”

陈久道:“他在一壶酒楼当伙计,我平日在街上巡岗,又好吃酒,自然认得。”

冯邰神色一敛:“信口胡言。你二人早知道宝箱之事,更清楚宝箱中有什么,怎可能是他当伙计后才认得。必然早就相识。从实招来。”

陈久从容道:“禀大尹,某并不知什么宝箱之事。只是有一回吃酒,偶尔遇到增儿,我顺口提了一嘴,你们东家真是太阔了,是不是在哪儿挖出了金矿,几时我也能发笔这样的财。没过几天,他突然来找我,说有个发点小财的买卖愿不愿做。我问是什么,他遂道他知晓他们东家和卓老板的钱怎么来的。陈某本出身江湖,后来才幸得际遇进衙门当差。但我平日行事,仍喜按照江湖的规矩。两位老板发家的银子来路不正。我们分上一两点,不算不义。况且也没分多,对他们只算个茶水钱罢了。因此我就入伙。”

冯邰却未多驳斥,只问:“散材几时加入了你们一伙?”

陈久道:“一开始他就在,增儿先找了他。这桩买卖没他不行。”

冯邰继续问:“增儿怎会知道十几年前贺庆佑和卓西德抢宝箱的事,且晓得箱子里有什么?”

陈久道:“他和我说,当年他年纪小,蔡府失火那日,他跟着大人跑,落在了后面,无意中瞧见了这事。我也没深问。这桩买卖里,我只管在散材从两处拿钱以及离县的时候清道扫尾,防他被人跟了。其他的我不管。”

冯邰的视线一利:“当年被贺庆佑和卓西德抢走宝箱,打昏或打死的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下落何处?”

陈久满脸不在乎地道:“增儿没告诉我这么多,只说他看见了事发经过,找个相像的讹他们一讹。正主儿是生是死现在何处我懒得过问。不问不知道,便跟我没关联。问了知道了,我晓得搭子太多事,搭子得防备我。万一像眼下这样落到公堂上,知道得越多,罪名越大。我当时盘算,若哪天有事发作了,临时再想辙呗。”

张屏望着他皱了皱眉。

谢赋也觉得陈久肯定在瞎扯,不由得手痒有种拍惊堂木的冲动,偷瞄堂上,冯邰却未有质疑驳回,只道:“你倒懂律法,衙门的差事没白做。证人方才说,散材被人下了药。是否你所为?”

陈久咧了咧嘴:“药是吓唬他的。世上是有些慢毒,能一直在人身上存着,需定期服解药,但这样的毒可金贵了,反正我这辈子只见过小几次,能中这类毒的人身份都不一般。寻常制药的不会配,所用药材想也得挺稀罕。我若给他弄一份那样的药,加上解药,这买卖里挣的钱贴进去都不够本。再说我如果会配,还辛苦当差干什么,挑起旗幌稍扬出万儿,江湖里的生意接都接不过来。”

冯邰道:“不必啰嗦许多,若散材并没有中毒,为何需要定期服用解药?”

陈久喉咙里咔咔笑了一声:“是我让他觉着自己中毒了。他平时好吃酒吃肉,又有些岁数了,稍微不慎,身上定有反应。我只要跟他讲,他被我下了慢药,除却吃解药,平时饮食还得注意什么。他照着做了,平常一天喝几两半斤酒,每月的某几天只能喝最多一两半,肯定浑身不得劲。再让他拿些滋补药材每天泡水喝,是药就会有冲克的东西,遇上了,或哪几天他吃得油腻喝多了酒,再被滋补茶水一发,多半会头蒙脚软,手抖发虚汗,他必以为毒发了。可我并不算害他,说不定还帮他补壮了身子。”

羊猛脱口道:“胡扯!老散被你们整得一把把吃药,手都是抖的,俺亲眼所见!”

陈久轻叹:“那解药,确实能让他有点瘾。他可能太怕死,吃的比我跟他说的量多了点,瘾有些大了。”

羊猛涨红脸,待要再说话,冯邰又开口:“你们为什么杀散材?”

陈久瞥了一眼张屏:“方才张前知县所说与实情不差什么。因为老散想退伙。或也和我有些关系。他孙子病了,让我给治,我说我只会使毒,不会行医。他又问谁能治,我说小儿疾病这块儿我不熟,不认得什么人,他就怨恨上了,说孙子好不了,他也不干了。或也有了些什么因果报应的念头。我跟小增的底,他都知道。看他那个样子,挺不好说会做出什么来。”

冯邰道:“将你等杀害他的过程从实招来。”

陈久又叹了一口气:“禀大尹,方才已经说了,散材确实不是我下手杀的。行凶的过程,大人得去问动手的人。但我给增儿的药确实能外用,吸入之后发作,气道咽喉肿胀而死,我觉得应与张前知县推测的差不多。”

冯邰问:“散材身上的文牒系被你取走?”

陈久点头:“是。散材死后,我和卢辛、武炳赶到现场。我检查尸体时,摸到他怀里揣着文牒和药盒,若衙门拿到文牒,查出他的身份,或会循着线索翻出所有事。我便将卢辛支去请大夫,让武炳和城卫挡着围观的人,趁独自在尸体旁边时拿了文牒跟药盒。”

冯邰再问:“文牒、药盒现在何处?”

陈久道:“都毁了。文牒烧成灰后撒进河沟里了,药丸融了,药盒砸了。在衙门里当这么多年差,我知道什么东西不能留。”

冯邰垂目凝视他:“尸体为何之后又出现在知县住宅的菜窖?”

陈久摇头:“禀告大尹,此事我的确不知道。绝不是我做的,应该也不是增儿。衙门将散材定为酒后突亡的无名氏,发去义庄,一段时间后无人认领,尸体埋了,正是我二人巴不得的结果。怎会再生事。实话说,尸体突然从菜窖里冒出来,把我惊了一跳,以为是谁知道了真相,故意这般。可若要恐吓我俩,为什么把尸体放进知县宅子里?尸体又被重新摆弄过,着实诡异。我很糊涂,索性以不变应万变,先装不知道。我或增儿绝不可能想让老散的死再被查一遍。然而仍是重新查了。我二人也终于落到公堂上。此命也,认了。”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如果不是他们,又会是谁?

谢赋脑中的浆糊复翻滚起来,不由得看看张屏,只见张屏一脸严肃,从眼神表情中读不出他的想法。

冯邰继续发问:“有一位捕快曾被张前知县怀疑,从他家的房内搜出两块瓷片,是否你所为?”

陈久再摇头:“不是。我压根儿没想到张前知县会怀疑裘真,更不知道瓷片是怎么回事。”

一直默默聆听堂审的柳桐倚忽然向堂上行礼:“府尹大人,下官冒犯逾越打扰,想求大人恩准下官询问一事。”

冯邰微颔首:“柳断丞如此必是有极其重要之事。问罢。”

柳桐倚谢过冯邰恩准,道:“下官想问嫌犯,捕快裘真说,他失踪的前一天晚上,有两人潜入他家想杀他。一人身量高大,另一人瘦小,但蒙住了脸,裘真未能看清他们的面目。他不敌这二人,方才逃走,被衙门当成畏罪潜逃。此事是否与嫌犯有关?”

冯邰注视陈久:“案犯回答断丞所问。”

陈久立刻否认:“禀大尹和断丞大人,此事与陈某绝无关系。据陈某所知,增儿不会武艺,更没能耐去行刺裘真。裘真平日不显山不露水,其实他身手不错,在衙门里是顶尖的,真打起来,我或能险胜,但也胜得不会轻松。我与他无冤无仇,犯不着去杀他。不知是哪路人氏所为。他没踪影了之后,桌面上有两枚瓷片。我觉得,八成是放散材的尸体进菜窖的人干的。”

冯邰示意左右拔出增儿口中的布团:“陈犯所言是否属实?”

增儿当即尖声哭喊:“大尹休听他人胡言乱语。小的当真清清白白!陈犯想把罪行推给小的,求大尹明鉴啊啊啊……”

冯邰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你会武艺否?”

增儿哭道:“小的怎会武?小的连鸡都不会杀!小的手无缚鸡之力啊啊啊,我小小的一个人儿怎能行刺衙门的差爷?裘爷两根手指就能捏死小的啊啊啊!大人可让裘爷到堂对峙,看是不是小的,府尹大人青天大老爷明鉴哪啊啊啊——”

冯邰再微一摆手,京兆府的捕快利落地把布团塞回增儿口中,将他按到一旁。

冯邰继续问陈久:“裘真武艺好,你不害他,却向刘周氏和徐添宝姨甥下手?”

陈久微微抬首:“某方才已经交待,得发是眼桩儿,刘老太太我不确定是不是,按江湖规矩,我才拔他们。”

冯邰问:“谋害这两人,是你的意思,还是与你的同伙合谋?”

陈久道:“下手的主要是我,增儿算帮手。”

冯邰打断他:“起意害他们的,是你,还是增儿?”

增儿哆嗦了一下,又要挣扎。陈久看也没往他的方向看一眼,只道:“我俩都有那意思吧。得发这小子眼尖得很,在酒楼饭店做事,认人记人都有一套。刘老太太再往街边一站,姨甥俩联手,我怕被他们看出道道。再则确实如张前知县所说,得发与增儿是同乡。若勒索的事发作出来,衙门查出散材的身份,知道他不是当年卓老板和贺老板抢的人,必会推算出散材有一个知晓这件事的同伙。刚好得发是顺安县人,又在卓老板的客栈做事。该着他凑巧合适。”

冯邰冷冷道:“交代你等对刘周氏和徐添宝行凶的过程。”

陈久道:“回大人话,过程与张前知县之前所说不差什么。我说得发这小子该着凑上,真没说错。恰好这当口他跟刘家有了些疙瘩,他想解开。增儿给他出主意,让他在一壶酒楼请他姨吃饭。老太太心软,先与她和解,再松动刘家其他的人。且增儿说,刚好这几日客少,酒楼有优惠。趁机请客,体面又省钱。其实是我给他垫了一些饭钱。得发当然被增儿说动,刘老太太也答应了。”

一壶酒楼是县城数一数二的大酒楼,徐添宝在客栈做了几年伙计,第一次有机会在这样的酒楼里请客。刘妈妈在街边摆了许多年摊,也是头一回在一壶酒楼恩隆大街店面里吃饭。姨甥俩都挺开心,更万万想不到这是个陷阱。

“请客的日子也是我们为他俩挑的。我给吴寒下了药,代他巡街。在这姨甥俩正吃饭的当口,先进酒楼晃一趟。随后增儿悄悄告诉他们,衙门查案,有话询问。待他俩结账出来,我先和他们说,张知县在卓老板岳母的小院那里查案,有事问他们,让他们自己过去。这里我趁吃饭的空档,从饭店的后墙翻出去,把他们闷了。”

冯邰问:“为什么选在那处动手?”

陈久道:“满城戒严,街上都是巡卫,独那地方没人住也少把守。且每回卓老板都把钱放那院里让散材取走,把他俩闷那儿我觉得最合适。”

冯邰问:“为什么把刘周氏和徐添宝放进另一处院子,而非卓西德岳母的小院?”

陈久道:“某想做得更真些。谁害了人会搁在自己家?李老板跟卓老板和贺老板有些旧恩怨。我把人藏李老板院里,显得是卓老板害了他俩,还要嫁祸老仇人李老板一般。”

卓西德变色:“你这厮真毒!”

陈久仿佛受到表扬一般,又咧嘴笑了笑。

冯邰依旧面容平静问道:“你如何下得毒手。”

陈久道:“回大尹话,某刚要说,这姨甥俩醒了,也不能指认下手的人是我。我压根儿没让他们看见我。我到的时候,他们正在小巷子里站着傻等,以为张大人和衙门的人还没到,我从墙上直接飞石打晕了他们,才把他们弄进院子灌药。”

冯邰道:“正因他们昏晕过去,吞咽不灵,未有太多药入腹,方才中途醒转,博得了一线生机。”

陈久轻叹:“我说我确实没下狠手,大尹不信也罢。若有心杀,当下即能让他们没命,哪有现在?”

刘大爷怒骂:“丧尽天良的还说自己不缺德?!”

陈久巍然不动,一副随便骂的姿态。

冯邰再问:“你用来谋害刘周氏与徐添宝的,与你杀死罪妇黄氏的,是否为同一种毒药?”

堂上陡然安静。黄苋苋一直默默凝望陈久,此时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陈久沉默片刻,沙哑道:“大尹想已查了陈某的出身,稚娘之父本是我师兄。”

冯邰道:“即是罪妇黄氏要称你一声叔父。你竟还杀她?”

陈久轻叹:“大尹这样讲,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她之后要遭多大罪,大人不比小的明白?”

左右呵斥大胆,黄苋苋的身体又晃了晃,拼命吸气,泪仍涌个不住。

冯邰依旧平静追问:“你怎么下的手?”

陈久道:“我当天在衙门当值,找个空档,把毒放进水罐里,手够快就行。她是单关在一间牢房里,毒不到旁人。罐子是铁的,砸不破,饭她未必吃,水肯定喝。那毒银针验不出来,也不会有人替她试吃。”

黄苋苋再摇晃了几下,终于站不住,瘫跪在地上努力压制着声音哭起来。

冯邰垂目凝视陈久:“你杀她,是否另有缘故?”

陈久昂然回望冯邰:“大尹以为是什么缘故?事我已经认了,瞒下什么,也减不了刑。陈某做事,只求问心无愧,大尹或旁人信不信,某无所谓。”

冯邰一叩惊堂木:“这一堂暂审到此。将人犯带下,仔细看守,休令其脱逃或自尽。退堂。”

堂上众人都一时未能反应过来,眼见冯邰起身,方才忙忙行礼,差役押下增儿和陈久,其余人等各自或告退或待命。

刘大爷踉跄了一下,被两个儿子搀住,三人一齐再向冯邰磕头,叩谢府尹大人青天神断,,被侍从们拦住扶起。

之前曾在蔡府旧址处给张屏搬过矮几灯盏的两名冯邰的随行亦在堂上。其中年岁长些的那位文吏向□□道:“此案虽仍有疑点,万幸刘老夫人与徐小郎君遭逢凶徒谋算的前因后果已水落石出,诸位可安心等待老夫人与小郎君毒解。老人家请先与二位公子到后院厢房歇息。”

刘大爷和两个儿子作揖感恩不已,跟随差役前去后院。

另一位随行文吏向谢赋低语几句,尤在发懵的谢赋方才清醒,命人传来衙内当差的婆子,带黄苋苋去安置暂歇。

羊猛等工匠也告退撤出,大堂内顿显敞亮,门外的天际渐蓝,沈少卿向冯邰拱手:“大人数问便至水落石出,下官佩服,获益良多。”

冯邰抬袖还礼:“少卿太抬举,此案仍有甚多疑点,案犯供词或有多处隐匿不实。嘈杂许久,少卿必已疲累,请先休息片刻。”

沈少卿道:“着实好奇尚未审出的案情,方才聆听堂审,自也琢磨,竟越来越精神,真想连着听上几天几夜。”

冯邰微笑:“应不必数天数夜,本府也无这般精力。”

沈少卿亦笑道:“下一堂真相定会彻底大白。此乃下官入迷之痴言也。”又问柳桐倚,“看你一直发愣,可是还未反应过来?”

柳桐倚行礼道:“回大人话,下官沉浸案中,尤未清醒。感慨案情竟曲折至此,钦佩府尊犀利明断。能得幸聆听府尊堂审,胜读十年书册。盼望下一堂府尊和大人仍恩准下官旁听。下一堂真相再出,必更精彩。”

沈少卿弯起眼角:“本司是要老起脸皮旁听下一堂的,至于能不能捎带上你,得之后帮你求一求大尹才行。”

柳桐倚深深一揖:“请大人替下官多多美言。”

冯邰含着淡淡的微笑听他二人言语,又一瞥旁边一脸懵的谢赋和桩子一样仍杵着的张屏,笑容不禁凝固,视线一徘徊,落定在谢赋身上。

“方才本府退堂时,你似有些话想说?”

若在以往,谢赋定会战战兢兢告罪,自省一番。但今天的他已和往日完全不同,看破了生死,看淡了名利,觉得很多事都如浮云一般轻了。心一横,便豁出去道:“回大人话,下官确有疑惑——依下官愚见,犯人的供词,尤其是陈久的供词,有诸多疑点,比如他说跟增儿之前完全不认识,下官就不信。”

冯邰深深看了看他:“方才在堂上,你能否拿出人证物证驳他?”

谢赋道:“回大人话,下官无能,未有证人或证据,只是揣测。”

冯邰再一瞥张屏:“你怀疑了陈久,且已查过他,有无其他证据?”

张屏垂着眼皮道:“回大人话,废员所得证据不足。陈久在衙门做捕快多年,深知律法与堂审关窍,若非大人以黄氏旧事相问,陈久连与增儿同谋,谋害散材、刘妈妈和徐添宝的事也不会轻易承认。”

冯邰嗯了一声。

谢赋低头:“下官愚钝,求大人降罪。”

冯邰负手淡淡道:“你方才审得不错。只记得日后查案,务必条理分明,调查细致,备证确凿,堂审时才不致被犯人逞刁。”

谢赋恭敬揖道:“下官受教。府尊的谬赞,下官更万万当不起。下官查案堂审,一直无能。此案其实都是张前知县在查。”

冯邰丝毫未理会他这句话,侧身向沈少卿道:“证人至少两个时辰左右才能带到,下一堂或待午时后才能开审。请少卿先权且歇息。断丞也可在衙门或行馆处安歇。县丞与其余人等也都先自去休息一时吧。”

谢赋立即恭请冯邰和沈少卿去行馆下榻暂歇。

冯邰道:“你请少卿去行馆安歇即可。本府自在更近处找一所在。知县宅院现空着,本府去那里稍坐片刻。”

沈少卿拱手:“请大尹容下官陪伴同往。实不相瞒,下官心中被案情勾得着实活泼,亦有些线索想与大尹聊聊,更有疑惑盼能得私下赐教。”

冯邰颔首:“如此,望少卿莫嫌简陋怠慢。”

二位大人发了话,谢赋赶紧去办。万幸之前兰珏下榻在知县宅院中使用的陈设尚未撤换,只需新备枕褥杯壶等,确实比去行馆简略了几分。

柳桐倚向沈少卿道:“府尊与大人下榻之处,下官不便僭越随行,失礼先告退了。”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ahref=""target="_blank"/a

沈少卿微笑颔首:“也罢,只是莫行太远,待想寻你时没处找。”

柳桐倚躬身:“大人放心,下官盼望能聆听下一堂,绝不会离开县衙附近。”

沈少卿笑意更深:“大尹尚未应允,你倒先给自己安排上了。”

柳桐倚亦笑道:“下官心甚渴盼,行先谨备。”行礼退下。

角落里的张屏跟着行了一礼,无声无息地也退出了大堂。

出门后,却见先告退出来的桂淳、燕修与几名衙役站在不远处的墙边。

张屏待要与柳桐倚别过,问问桂淳去何处暂歇,谢赋从忙乱中抽出身,奔过来道:“柳断丞、张贤弟,若不嫌弃的话,不如暂到寒舍小歇。空屋床帐都是现成的,离得又近。”

柳桐倚喜悦道:“多谢县丞,只是恐怕打扰。”

谢赋拱手:“断丞和张贤弟莫要客气。”

桂淳亦凑过来道:“正要和张先生说,桂某与几位县衙的兄台甚是投缘,就到他们值宿的厢房里去吃口茶,小眯一会儿,顺便唠唠。先生请自便。若有什么事,或桂某去找先生,或先生派人给我捎个话儿。”

张屏心知桂淳是要借机打听陈久的底细与平日言行,便点点头。

柳桐倚笑向谢赋道:“那在下与芹墉兄便冒昧叨扰县丞了。”

谢赋仍要忙着恭请府尹大人和少卿大人安歇和案犯关押、证人安置等各种事宜,先着人往家里传话通知谢夫人,并让家仆引着张屏与柳桐倚到县丞宅内休息。

张屏和柳桐倚虽是晚辈,谢夫人仍不便亲见,着人传话,谢过两人的问安,并道时辰尚早,仓促未能周全等等。由管事将张屏和柳桐倚请到中院的一道侧厢房内。

房中隔断做了三间,张屏和柳桐倚进了房内,东西两侧一尘不染的小间内,两张榻上已铺好寝具,布置得几乎一模一样。

两队家仆各抬着一桶热水与沐浴用的巾帕等物到小间的屏风后,婢女捧来干净衣衫,福身道:“夫人着奴婢们转告,这些都是新的,但皆是按照我们少爷的尺寸做的。两位公子穿着可能有些短,请勿嫌简陋,权且更换。”

张屏与柳桐倚道谢,婢女们盈盈含笑,告退离去。

待两人沐浴毕,仆婢们又在中央小厅摆上茶饭,谢赋已安排好县衙事务,过来相陪。柳桐倚道:“县丞让在下与芹墉兄暂宿,又款待膳食沐浴已是十分恩惠。怎还如此客气,想不多时又要堂审了,请先去休息,我二人自用即可。”

谢赋拱手道:“断丞与张贤弟到此,蓬荜生辉。实不相瞒,当下谢某脑中一片混乱,虽然疲倦,却难食难睡,与断丞和张贤弟同进一顿简膳,于谢某来说,乃是宁心清神。”

三人遂按宾主坐下,再客气两句,柳桐倚性情本就随和,谢赋顿悟之后,做事放开了许多,张屏更无什么不可的,于是抛弃了官职客套敬称,只按年岁以仁兄贤弟相称。

服侍的仆从婢女都极有眼色,上菜斟茶之后,便立刻退下。房中只有他们三人边吃边谈。泛泛聊了几句,话题很自然地又回案子上。谢赋叹道:“当下县衙的原捕头与一个副捕头具已落网,都是罪大恶极的凶犯,可往菜窖里放尸体的还不知是不是陈久……”

张屏道:“不是他。”

柳桐倚点头:“我虽不知详细,但听此人在堂上的供词,这么做确实对他没好处。”

谢赋苦着脸道:“也就是说,仍有案犯。我冒昧问一句,张贤弟你觉得,这个犯人,依然是县衙里的人么?”

张屏眨了一下眼:“暂时不能肯定,但不是吴寒。”

那会是谁?能不能先透露一下让我有个预备?

谢赋搅了搅小碟中的蘸料:“我此刻心中乱得像它,毫无头绪。先前张贤弟提醒后,我仔细思索过哪时哪里得罪了人,或有什么潜在的仇家,会令其偷出散某的尸体放进知县住宅的菜窖……但总也想不出谁可疑……”

柳桐倚道:“或许案犯与谢大人无仇,只是想引衙门查一些事。”

张屏道:“亦或他猜错了凶手。案犯可能以为,散材是谢大人杀的。”

谢赋愕然,又打了个哆嗦:“为什么?”

这时门外脚步声响起,婢女又来上菜,将一个圆圆的小砂煲放在桌子正中。

掀开煲盖,是一小锅清汤面片。

张屏双眼微微一亮:“是我师兄做的?”

婢女嫣然道:“确实是无昧法师亲自做的。法师说,两位公子熬了一宿,进些软烂清淡的饮食再合适不过,又说张公子喜欢吃这个。并让奴婢转告,他先不扰二位休息,容后再叙。”

张屏向婢女道谢,舀了一勺面片,软滑面片与芽菜香菇煲出的清爽鲜汤交融,再点进几滴陈醋,入腹漾起浓浓暖意。

谢赋心里却拔凉,待婢女们退下,迫不及待追问:“为什么案犯会以为我杀了散材?”

张屏肃然吐出两个甚少说的字:“巧合。”

或也能说成是另一种顺理成章。

“谢兄上任后,重新规划修整县城,刚好增儿在此前到贺老板的酒楼做伙计。卓老板和贺老板为拿下恩隆大街上的铺面,露了富,让增儿认出他两人是之前抢夺蔡府宝箱的人。增儿与散材、陈久合谋,恐吓卓老板和贺老板。但在凶手看来,散材是谢兄到任后,才突然出现在丰乐县。散材在酒楼和客栈中的举止,尤其是不用瓷器这些,看在案犯的眼中,便令有深意。让他想起蔡府,又想到一个人。”

一个失踪多年的人——瓷公子,曲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