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倚江湖长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十一章最年轻的“诗坛国手”(1 / 2)

作品:《倚江湖长歌

“不错,便是我带来的这位小赵公子。”王文贞环视着大厅里的众人,指着赵子正朗声说道。

“怎么可能,我不信。”

“没错,这一看就是不知道从哪来剑州游学的穷酸书生罢了。”

“不可能,不可能。”

九柳先生还未说话,今晚大出风头的各家年轻子弟已经开始鼓噪起来。

他们实在不相信,一个看起来落魄不堪的,年纪还不如他们大的年轻人会是王文贞口中的“诗坛国手”。

那位季庵先生皱着眉头开口道:

“文贞贤弟,莫非你今夜是专程来消遣我们的不成,我看这位小友不过弱冠之龄,如何当得起国手之称?

诗词一道不比其他,阅历,眼界,学识,缺一不可,能成为诗坛国手之人无一不是各道博学鸿儒。

君不见今夜各家最为出彩的子弟,也不过被九柳先生评为,积淀二十年,方可入大家。

你若说这位赵小友,是与那巫山郡姚家子一般的诗坛新韵,某家尚可理解,可这国手之称,有些过了吧。”

听到季庵先生的话,不仅是各家身后站着的年轻弟子止不住的点头。

就连左右两边坐着的各家名宿和渝水官员,都开始窃窃私语。

“不错,季庵兄此言有理,文贞老弟这番话过于托大了。”

“口出狂言,一介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亦敢自称诗坛国手,荒唐。”

九柳先生塌拉着眼皮,听到王文贞的话,也有些不以为然。

也不怪在做的各位不相信赵子正是那劳什子诗坛国手。

主要是他的年纪真的太小了,嘴上的绒毛还没落完呢。

如果这样一个毛头小子都能成为诗坛国手,那他们这些号称写了几十年诗词的苦吟派算什么,渝水的读书人全是酒囊饭袋不成?

是以大家都觉得,或许这个年轻人在写诗一道上,或许有两把刷子。

但最多也就是与隔壁巫山郡的姚家子一般的水平罢了,对于王文贞口中的“诗坛国手”之称,颇不以为然。

而赵子正,则直接想把手中的猪蹄砸在眼前一副昂首挺胸样子的王文贞头上。

内心不断的诽腹:“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本公子今晚还有大事情要做呢,哪有功夫陪一群什么都不是的老头子玩耍。”

可赵子正被王文贞一句“诗坛国手”推到了风浪尖上,想不出头都不行了。

文人别的本事没有,嘴皮子却是无比利索,赵子正可不想自己的名声就这样烂大街。

只得恋恋不舍方下手中的猪蹄,用茶水净过手,站起来朝着四处拱拱手朗声道:

“都是文贞兄抬爱,其实在下并没有什么诗才,大家不用听他胡说,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啊,慢雅,满雅。在下还有要事在身,这就告辞。”

然后对姜贝云和刘谋仁道:“风紧,扯呼!”

“小友留步!”

九柳先生的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正想跑路的赵子正脚步一顿,几十年来尊师重道的洗脑教育终究还是对他造成了影响。

对方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在学术界威信很高,赵子正在京城都听说过渝水九柳先生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