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章节正文阅读

203、天象(1 / 3)

作品:《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江南方腊造反”这个消息,卷在寒风里,席卷了整个东京城。

待漏院中,景阳钟响,净鞭三下过,文武两班齐。

画家皇帝赵佶正襟危坐,环视下方。今日不得不早朝,有些瞌睡。

旁边的小黄门贴心地递来一盏浓茶。袖子掩着面孔,饮一口,有点烫了。

底下黑黑红红一大片,一个个面孔辨不出谁是谁。高俅、蔡京这些多年老臣,赵佶尚且能认得,只是比上一次见到要多了不少皱纹,心中不免唏嘘。而最近提拔上来的那些年轻官员,偏偏面目模糊,名字也起得十分大众,让人一个个分不清楚。

好在谁发言的时候,身边都会有人贴心地提醒人家的姓氏和官位。否则像赵佶这样,几个月上一次朝的,就算脑筋再好使,也免不得要次次脸盲了。

殿头官见他将茶盏放回小黄门手里,才清清嗓子,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好不容易见一次天子,文武百官争先恐后的有事要奏。这个要举荐,那个要弹劾,这个要说农桑,那个要谈商贸。相互较量了一阵嘴皮子,发现都争不过进奏院卿。此人左袖子里揣了一摞表文,伏在殿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开始述说。

“臣……收得各处州县累次表文,江南草寇方腊已反,从睦州起,直至润州,擅改年号,抢掳仓廒,杀害军民……若不早为剿捕,日后必成大患,甚于北边强虏……伏乞圣断……”

赵佶皱眉头,余光瞟着背后屏风上安逸自得的白鹤。

简直拿这群刁民没办法。就不能像画儿里那些乖乖的花鸟鱼虫,安安生生过他们的小日子么!

也不是第一次听见有人造反了,他只需表个态,“草寇作乱,百姓不安,需彻底剿捕,斩草除根”,底下自然有忧国忧民的大臣们帮他出谋划策。

嗡嗡的乱了一阵子,进奏院卿还没说过瘾。

右边袖子里再拿出一摞表文:“济州府传来消息,山东梁山……”

赵佶简直烦不胜烦。俗世,俗务,俗不可耐,芸芸众生疲于奔命,在他眼里都是蝇营狗苟般的毫无意义。指节优雅地轻轻敲着鎏金的龙椅边缘。

“知道了,不又是反贼,不是说要派十节度去征讨,该怎样怎样就成了……”

居然有人敢唱他反调。蔡京慌忙跨出一步:“圣上息怒……”

还是要给蔡太师一个面子。哼一声,让他讲。

蔡京这张老脸居然颤颤巍巍的笑:“这回不是反贼作乱,乃是一桩奇事。”

奇事?赵佶总算有了些兴趣。偌大的这么一个大宋国,就该每天都有点新鲜有趣的事嘛。还是蔡太师懂朕的心。

蔡京先告罪:“此前济州府已多次表文,奏那梁山水泊聚啸着一伙强人,打家劫舍不说,还曾攻打州府,当地乡民愚昧,也多有归附的。臣以为不必让圣上徒增忧虑,因此让他们自行处理。派去过几次军马,这个……大挫草寇的锐气,让他们再不敢造次。”

赵佶心下满意,应该的。点点头,让他继续说。

“……可最近传来消息,那伙草寇最近主行斋事时,在山后挖出一古旧石碑……”

赵佶也不太管什么“乡民归附”,最后一句话听乐了:“古石碑?哪个朝代的?上面是什么字体?谁书的?叫那个谁,赵、赵氏卿……”

得人提醒一句,才想起来,“叫赵明诚来验过……”

几个老臣同时咳一声,提醒圣上这里并非书房。只听蔡京继续四平八稳地说:“……石碑上是天书文字,无人能解。后来遍请得道高人,才知是上古蝌蚪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