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章节正文阅读

274、卫国公债(1 / 2)

作品:《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潘小园笑着摇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况且,要求再高又怎样,他配得上!

自己果断拍板:“这事就先这么定了。我负责张罗疏通,给你封官加爵,派一大队人马,去你家乡宣读表文,封赏父母,购置田地,给你家起个大宅子——保证做得体面真实。然后给姑娘家赔一笔厚礼,再派人散播风声,说你在京城让贵人相中……”

岳飞赶紧说:“全凭师姐安排。”

顿了顿,又忽然想起来:“这……这是不是得花不少钱?这是我的私事,不能浪费国家公款。”

要演这么一出大戏,把岳母老太太哄开心,的确要花不少钱,更别提需要用到的人脉关系,颇有些劳民伤财的嫌疑。

潘小园寻思一阵。虽然自己有权动用公款,但岳飞是肯定不会为了这种说不出口的私事而劳民伤财的。

让他暂候,转身回到自己房间,钥匙开了小柜门,捧出来整整齐齐地的一摞字纸。

“公款不合适动用,先拿私财来救急。岳兄弟,你别忘了,这些东西都是你的。”

岳飞接过一沓房产地契,看了看那上面自己的签名,神色有些恍惚,仿佛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拥有这些财产了。

赶紧说:“这些是……是我暂时替你保管的……当时购置的时候,不方便都写你的名字……”

她大方一笑:“现在都归你处置。只要卖一处房,方才我说的那些,完全可以安排妥当了吧!回头我给你算算行情,卖哪处最合适。”

东京城的房价年年攀升,最近时局不稳,刚刚有所回落,这些房产跟买的时候价格差不多,算是尽到了保值的功用。现在卖一间也不亏。

而京城里房价奇高,这一套房款拿到手,足够让岳飞的老父老母成为风光灿烂的乡里首富。再加上几句似是而非的传言,谁还敢随便高攀。

岳飞感激不尽,一连声的谢了。

正说着,只听远处小厮一连串的“老爷”,却是武松回来了。一身的脏兮兮,灰头土脸的没法看。黑黝黝的脸庞上展开一道白牙,一边走过来,一边笑道:“今天调试火炮来着,声音吓死个人!你们有没有听见?”

东京城里有着几乎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火器,霹雳火炮炸响开来,其声如雷,烟雾升腾,有如天降惊雷。只是近来经济紧张,徽宗太上皇信任“天兵天将”远甚于信任科学技术,因此逐渐封存在库房里。此时重新一台台搬出来检修,不仅武松一个大男孩玩得入迷,潘小园一个纯外行,一听也便心潮澎湃,赶紧迎上去,笑道:“回头带我去看看。”

武松接过手巾,擦把脸,随后看到岳飞手里一沓字纸,随口问:“这是什么?”

岳飞随口说:“是师姐给我……”

说一半停了。他自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又见武松明显不知道这些财产的存在,敏感地嗅到一丝尴尬,明智地决定住口。

潘小园心中一哆嗦,但怎么解释才算厚道?总不能说——这本来是咱们夫妻共同财产,可惜让我婚前转移了,现在一文钱都不归你?

只能顾左右而言他:“禁军如何?”

武松眼尖,早看见岳飞手里拿的是巨额地契,脸上闪过一丝委屈巴拉,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看得她慌忙低头。

再一霎眼,装没瞧见,开口便说:“禁军么,开始听话了。但伙食不好,没力气。”

她心里一甜,知道这便是不计较了,晚上少不得好好哄他。

也就不再纠结这事,转而跟着他忧心起来。随着战局愈发扩大,东京城的物价节节攀升,尤其是粮米价格,涨到了平日的三四倍之多。要让所有禁军士兵吃饱吃好,成本实在太高。

也不能强行从民间征收粮食,不然“统战”工作功亏一篑。

“——那其他兵马呢?”

宗泽作为开封留守,重新开始征召民间义军前来勤王,这段时间已有陆陆续续十几万人前来投奔——虽然大多数是老弱家眷——其中丁进、杨进、王善、张用等人,都是北方有名的侠盗,仰慕梁山泊的江湖名气,毅然决定由盗转兵,共同保国。还有淮西王庆,原本是占据州府的巨盗,这阵子生意惨淡,打家劫舍的收成越来越少,为了糊口,也自行“招安”,带了几万人,打算跟着朝廷混口饭吃。

但这样一来……

岳飞抢着说:“并非所有人都信任这些队伍,也不肯开国库,把禁军的口粮匀给他们。只好暂时用抄赃官抄来的钱养这些人。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但过一个月就难说了。”

她叹口气,再问一句:“太原府那边怎样?北边战局怎样?”

武松答道:“不妙。听闻东京政局有变,他们金国倒觉得是个机会,想趁机浑水摸鱼。细作传来的消息,已有小股金兵绕过太原城,侵犯到了京畿路。最多再坚持一两个月,我们这边必须派援兵过去。如今各地守军都向京城写信告急,求调神臂弩。”

金兵重甲难伤,行动又机动灵活。宋军又缺乏马匹,没有足够的重骑兵与之抗衡。唯有神臂弩能破金兵甲胄,效果非同凡响。

神臂弩潘小园知道,在当世算得上是远程大杀器,射程将近一里地,千百斤的力量,就算是精钢铁甲,也能穿出个窟窿,有时比火炮还威力还强。但是……

“神臂弩造价很贵吧?”

武松和岳飞一齐苦笑:“不便宜。”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但归根究底都是钱粮问题。孙子兵法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大宋藏富于民,发达的经济大多化作了精食细瓷、华服锦衣、园林字画、绝妙好辞;到了当代,征辽一役已经耗费了不少国力,再加上赵佶三十年如一日的作天作地,现在空有巨额国民生产总值,国库里的现金却几近告罄了。

倘若给个三五年时间,尚能通过调整税收、开源节流,将国库慢慢充盈起来;可现在连拖上三五个月都是奢望。

都知道潘六娘是理财好手,但也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也不能凭空变出钱来。于是只是跟她说说而已。

岳飞忽然提议:“咱们能不能,那个……印点钞……”

潘小园赶紧摆手:“饮鸩止渴,现在不行。回头有时间我跟你解释。”

迅速一合计,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应是拿出钱来犒赏前来“勤王”的各地义军,让他们忠心为国效力,以免寒心。

没等她想出辙来,武松却似乎早有准备,怀里摸出一张折叠的纸,展开来。

“这是我和蒋敬几个人张罗着,今天早上刚刚印出来的——岳兄弟,趁你也在,你们一块瞧瞧,这样行不。”

潘小园接过来,一看便明了:“债券?”

以前在梁山上就发行过战争债券,眼下想到了故技重施。她喜出望外:“二哥也懂这些啦。”

“我本来就懂。”

撇撇嘴,不跟他争。眼前这一版“债券”,比起当年在梁山发行的更加精美细致。纸张用的是过去道君皇帝写字画画专用的绢布金潜库钞纸,四周印花压边,字迹略有凹凸,套色端正,油墨整洁——金大坚已经进驻国家正规库钞印造局,昔日的高仿制造商彻底洗白,从此以后专心原创,只出正品。

纸张顶端六个粗黑大字“大宋卫国公债”,下面几行瘦金体小字,写明是大宋朝廷发放,度支司监造,用于抗战卫国,面额几何,利息几何,约定持有人可以每年向国家支取利息,二十年后还清本金。

再下面是一层一层的防伪图案花押、波浪纹“水印”。金大坚在皇家印造局中显然发现了宝藏,乐此不疲地试验各种新技术。每张债券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防伪图案里还夹了几句名人名言,什么“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什么“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最底下是新君赵楷的偌大红印章,表明公债的信誉。甚至还有皇帝手书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

她看得如醉如痴,脱口赞道:“妙!”

自己那点开了挂的小聪明只能算是纸上谈兵;这些国家栋梁们举一反三,设计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契合时代,让人看了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把半辈子积蓄贡献出来“匹夫有责”。

而过去的梁山“山债”属于短期债券,一年后连本带息一并还清,简单粗暴;而此时的“战争公债”是长期债券,若是数十年后一并还本付息,财政压力不可小觑。因此有识之士们无师自通地发明出了“剪息”,也就是将利息分摊到每年支付,也降低了国债投资的风险,让债券持有人更加后顾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