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大雨滂沱,血流漂杵(2 / 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当然能,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其实就能了解当时战争的残酷。

像是《孟子·尽心下》载:“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

孟子的本意是驳斥《武成》篇的错失,但却意外地为后人保留了一句早已散佚的《尚书·武成》篇的佚文“血流漂杵”。

《武成》记载的牧野之战,并非兵不血刃,并非平和优雅。

而是经过了极其残酷的厮杀,最终导致血流遍地,甚至能将木杵漂起来。

对应《逸周书·世俘》篇的记载,武王伐纣之战“执失恶臣百人”。

“馘磿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

这说明,俘虏的商朝大臣就有百人。

其他俘虏三亿万有二百三十,斩杀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

俘虏和斩杀的人,如此之多,与“血流漂杵”的记载正可以相互对应。

当然,这里肯定有夸张的成分,这一点跟阿三那边记载的历史相似。

只不过,我们的祖上还是不敢想、不敢干,夸张的太轻了。

人家阿三那边,一次战争,动不动就几千万人参战,甚至一次能杀几十亿人。

可惜《武成》早已散佚,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看到这篇珍贵的历史文献,不知道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

当然,虽然我们看不到,但古人是看到过的。

东汉时《武成》尚未散佚,王充就读过《武成》,并做出了十分精当的评论。

“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漂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与汉秦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实也。”

改朝换代,往往伴随着大规模战争。

大规模战争,意味着大规模杀伤,古今一理。

应当说武王灭商也是如此,只不过因为后世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断神化,才出现了兵不血刃就改朝换代的叙事体系。

可是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就会产生“否定之否定”的想法。

首先,《世俘》对俘虏数量和斩杀人数的记载,一定是做了极大的夸张。

一战杀伤数十万,只有到了战国中后期,秦统一战争中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