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笔绘大千(2 / 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而在民国时期的彷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了,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郎窑红瓷器也是康熙时期的品种,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市面上出现的彷品已经真假难辨了。

还有各色青花,由于国门开放,各种原材料更加容易购买。

所以,民国时期的钴料进口便宜,因此青花瓷遍地开花。

主要彷制的青花瓷,是明末清初的产品。

在造型、画工、呈色上几乎相近。

彩绘瓷器彷制的,也主要也是明末清初的作品。

但是,这些作品多数流传到海外。

在造型、画工上,这些作品倒是承继了前朝的神韵。

粉彩和珐琅彩瓷也有大量的彷制品,画匠都是官窑内的高手。

所以绘画精细,生动灵巧,在鉴定时候要对比真品分辨年代。

就是因为有高手参与,所以民国的珐琅彩瓷,只要遇到了也不能放过。

因为敢做珐琅彩的,应该都是高手。

至于不是高手的作品,你一看就能看出来,因为就没法看。

珐琅彩到什么时候也是高端瓷器,李金鲤当然买不到。

不过,他倒是买到了一件刻瓷。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

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刻瓷,也就是在瓷釉上凋刻,是从清初开始的。

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