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金石不朽,贞石永固(2 / 2)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著名的为“马踏匈奴”,具有纪念性质。

其他石刻也多是在自然石材上随形就势雕刻而成,造型拙朴,气魄雄伟,但未成规制。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数量最多的狮虎,此时陈文哲看到的就是一只典型的唐代石狮。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亚的狮子传入我国。

以狮虎为原型的石兽,成为仪卫性的镇墓之物,在东汉时被广泛置于陵墓前。

我国中北部地区,从西到东等地均有发现,被称为“辟邪”,但有铭文的很少。

但不是说没有,如南河南阳宗资墓前的一对石兽有铭文。

据《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曰:“后汉宗资墓在郑州安阳界中,墓前二石兽,镌其膊,一日天禄,二日辟邪。”

该石兽现存南阳汉画馆,但“辟邪”二字已经漫漶不清了。

东汉以后,石狮一直被沿用在陵墓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除了这些墓室壁画、石像类的石刻,再就是墓门,特别是画像石门更显珍贵。

地下墓室建筑类装饰性石刻,最具代表性的是画像石。

画像石是根据墓葬建筑结构的需要,以刀代笔在石板上刻划出各种图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被称为“石头上的画卷”。

西陕汉代画像石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珍禽异兽、车马出行、农耕狩猎等。

刻法洗练,线条流畅,有的辅以彩绘,充满了黄土高原粗犷与野性,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这里的仿品中的“铺酋衔环四神墓门”画像石,一铺五石,采用减地平雕,刻出轮廓,再以线刻表现细部,最后敷色。

门楣刻流云狩猎、车马出行图。

门框刻卷草纹,执戟及执彗门吏,下有玄武。

两门扇,上为展翅而飞的朱雀,中部为铺首衔环,下有腾跃的青龙、白虎,形象生动,尚存彩绘,具有典型的陕北汉画像石风格。

如果这些是经典,那么唐代的经典肯定还有骏马,而有骏马,就少不了鞍马。

唐代陵墓石刻,规制完备。

唐十八座帝王陵前的石刻群雕数量众多,气势恢宏。

包括文臣、武将、鞍马、翼马、狮、虎等,蔚为壮观,有“天然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美誉。

馆藏唐代石鞍马及牵马人,形体较大。

马腹下减地镂空,四腿、足及座残缺。

马呈站立状,额首前视神态自如。

马头雕刻精细,双目圆睁,鼻孔微张,剪鬃整齐,络头、缰绳俱备。

马背佩鞍、鞍袱自下飘垂。

牵马人站立,为胡人形象,深目高鼻,须髯呈扇形,右手屈于胸前作牵马状,左手置于腹部,神情自若,气宇轩昂。

唐代帝陵南司马神道多会放置五对石仗马,但大多破坏严重。

此石鞍马及牵马人的珍品,因埋藏地下千年,保存较好,细部清晰可见。

所以这里的仿品也比较完整,而且精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