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耳旁风(1 / 2)

作品:《穿成流放文的极品小姑(穿书)

石元村,柳延敬带着昭阳公主特意过来一趟,正好让昭阳公主看看他们来的时候住在那边。那边院子有一口水井,有了水井就方便许多,就不用总是去河边挑水。

“这边的屋子也不算破旧,比村子里的其他房子好多了。”柳延敬一点都不觉得这一间宅子有多不好,只不过他们以后不大可能来这边,“我们要走了,这一处宅子也没有什么用。”

柳延敬没有打算留着这一栋宅子,既然四房一直帮着看着这边的宅子,那就把宅子交给四房。这一间宅子也算不得什么退路,柳家的宗族祠堂也没有在这边。

若是柳家大房真要是出什么事情,不一定就能保住这边的宅子。

柳延敬想柳家大房暂时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让四房拿去。柳延庆的妻子怀孕了,等到以后,他们应当还会生孩子,多一处宅子,那也挺好。

两隔壁,来回都方便,也就不用让家里的孩子都挤在一块儿。

“应该是把房子交给延庆他们。”柳延敬道,四房没有总跑去家里要东西,也没有在外面瞎折腾。柳延敬认为把房子交给四房的人也不错,至于那些田地就不可能再给四房。

他们有安排庄头,这边的田地要是赚了钱,那些人后面再送进京去。没有必要非得卖了那些田地,又或者把田地送人。

柳延敬不可能让四房的人认为他们会随随便便给他们东西,免得让人有不好的想法。

“那就交给他们。”昭阳公主不觉得这有什么,“庄子上就有屋子,没有必要用这一处的。”

昭阳公主认为没有用的房屋交给四房也没什么,这么乡下的宅子,就算他们把房屋卖出去,也不能卖多少钱。至于把宅子给那些穷苦的人,那也没必要,就是一栋房屋,给房没有大用处,还得让他们有赚钱的机会。

昭阳公主去柳玉莲的庄子的时候,她就看到了半大的孩子。那些孩子还挺能做事的,虽然他们比不上大人,但是他们也很努力。柳玉莲没有赶走他们,而是让他们去劳作,让他们能赚点钱。

乡下的宅子没有那么之前,让那些孤儿住,怕是也不大方便。那些人能在庄子上混口饭吃,那也成了,他们住在庄子那边的宅子。

柳玉莲没有去搭救所有的孤儿,就是帮助很少的一部分。柳玉莲知道她帮助不了那么多人,古代的大环境就是那样,最为重要的还是让百姓们能多生产一些粮食,那么百姓才不会饿肚子。饿死的人少,家里多点粮食,也就没有那么多孩子被抛弃,父母没有饿死,孩子也就不会成为孤儿。

“住在这边不大方便吧。”昭阳公主道。

“是有些不方便。”柳延敬道,“去镇子上买东西,得走着去。”

柳延敬想要是柳玉莲没有研究出那些东西,那么他们就得一直住在这边。那样的话,他们应当不可能总是去镇子上,应该是多种地,多吃青菜之类的,少吃肉。

“坐牛车也是可以,只不过很多人都舍不得。”柳延敬回想当初,他的腿受伤,家人要给他准备药物,还得给他准备好吃的补身体。

柳延敬真心觉得那一段时间挺艰难的,就是妹妹去做绣活赚钱,这才坚持下来。要不是妹妹,只怕他的腿还不能好。

“一文钱,那也很重要。”柳延敬道,“一文钱也能买馒头,买包子。”

很多人就是宁愿走着去镇子上,除非路途实在遥远。有的人就是让村子的其他人帮着买东西,有时候这个人去镇子,有时候那个人去,只要买的东西不多,那就好意思叫人帮着买。

“是。”昭阳公主知道这一点,一斤肉也就是五文钱,哪里有那么多人愿意花钱去坐牛车,基本上都是有比较多的东西的时候才去坐牛车。

柳延庆走到院子的时候,就看到柳延敬和昭阳公主在隔壁。

“大哥,大嫂。”柳延庆连忙跟柳延敬和昭阳公主打招呼,“你们什么时候回去镇子上,要不要在家里吃顿饭?”

柳延庆去大房那边,大房很少让他留下吃饭。柳延庆没有觉得大房的人不好,大房的人给了他那么多东西,他们怎么可能不好。

“今天早上刚刚买了一些菜。”柳延庆道。

“不了。”柳延敬回答,“一会儿就去镇子上。”

“这里离镇子也近。”柳延庆道,“我做的饭菜不好吃,我娘……姨娘做的也不好吃。”

柳延庆在大房的人面前没有随便叫赵姨娘为娘,就是大房的人没在的时候,柳延庆就叫赵姨娘为娘。柳延庆明白,大房不可能跟他们去计较这一点,可是他还是想要做得好一点。

“你们是不是要回京了?”柳延庆问。

“对,就要回去了。”柳延敬道,“你们就待在西北?”

柳延敬又问了几句,要是三房和三房,他绝对不多问。

“就待在这边。”柳延庆抓抓头,“我们也没有什么本事,就不随便跑。我们在这边好歹还有一些田地,要是回去京城,我们就很难赚到这些钱,也不能过得这么舒坦。”

柳延庆想自己藏私房钱都藏得那么艰难,那点钱在西北还能多买一些东西。要是他们回去京城,他的那点钱,根本就无法买到那么多东西。

“也成。”柳延敬认为柳延庆能有这样的想法不错,京城的田地比西北的贵,除非远一点的乡下。

四房的人要是回到京城,还要住的地方,各方面都要钱,生活成本也高。四房的人待在西北,他们也就不用花费那么多钱。

这是柳延庆早就想好的事情,他不管其他人是不是有跟着回京,反正他和林晓婉都没有打算回京。他们回京之后,根本就没有什么事情做,又没有那么多田地,日子必定不好过。

他们又不能总是跑到大房那边寻求帮助,柳延庆想着他们在西北还好。他们真要是遇到什么困难,还能写信给柳延敬。虽然说西北离京城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送礼的话还是可以送。

送礼又不是多么急切的事情,那些礼物在路上摇摇晃晃几个月都行。

反正柳延庆不介意那些礼物在路上,大房这一门亲戚,他们还是得抱住嘀。

“你们回京好啊。”柳延庆道,“要不是家里是这个情况,我也跟着你们进京。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地也不多,还是待在这边好。再说了,我很快就要当爹了。”

“恭喜。”柳延敬道。

“大哥,你们可得好好的,等我儿子长大,他要是会读书,能读上去。以后,也许还得去你们那边借住一阵子呢。”柳延庆故意这么说,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他现在说一说也无妨。

“可以。”柳延敬哪里可能说不可以,顶多就是一个小院子就解决的事情,又不是多大的难事。

“吃不吃果干,家里有不少。”柳延庆说着就朝着屋子里的人道,“大哥、大嫂来了,端些果子和茶水来。”

赵姨娘本来想去端茶送水的,被林晓婉阻止。林晓婉就是把赵姨娘放好的东西端出去,她认为让赵姨娘在屋子里待着比较好。

不是林晓婉不让赵姨娘出去,而是赵姨娘是一个妾,青姨娘和柴姨娘也不是多好。林晓婉不想在这个时候再节外生枝,免得柳延敬和昭阳公主看见赵姨娘不高兴,倒不如直接让赵姨娘待在家里。

昭阳公主和柳延敬到了四房的院子,他们坐在院子里的桌子旁边。

“都是自家做的果干。”林晓婉把东西都放在了桌上。

“对,对,对,自家做的。”柳延庆心情不错,听听,就是因为自己在林晓婉的耳边说的次数多了,林晓婉才知道要这边说。

“好。”柳延敬拿起桌上的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