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烟火 / 章节正文阅读

一千百十三章 重赏动人心(2 / 3)

作品:《大明烟火

汤和纹丝不动的身躯,定住了一种勋贵武将的心房,让大家能够冷静下来。先静静的听着,至于其他的事情再从长计议。

可是文官那边就瞬间炸开了锅了,如此重赏简直就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要不是宣读圣旨的是老太监,众人都会以为是不是读圣旨的人看错了。

等到圣旨宣读完毕,户部尚书赵勉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皇上,去年虽然风调雨顺,但是因为今年春耕要种植新粮,因此户部开销本来就要比去年更大。现在若是如此重赏,户部可拿不出钱来。臣恳请皇上三思。”

这几年天下还算顺利,有着南洋粮食的不断补充,天下也没有再出现过灾荒。户部国库当然是充盈的,但是再充盈赵勉也不希望花这么多钱在这三十三人身上。

凭什么对他们赏赐如此之厚,难道就因为他们镇守蛮荒?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那赵勉表示,别看臣一把老骨头了,若是担任总督五年也能够有如此赏赐,他也是可以的。

“请皇上三思......”

老朱看着跪拜下去的一众文臣,心里涌出一股无比畅快的感受。这要是换成十年前,他穷的叮当响的时候,面对没钱的无奈,他即便是再不愿意,也不得不退让一步。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自古如此。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只见老朱霸气的一挥手,说道:“这些赏赐朕出了,不用国库来出。”

不用国库来出?赵勉呆滞了好几息时间才慢慢反应过来皇上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赏赐都由皇上来出,不用户部出一文钱?

既然这样,那赵勉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干巴巴的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臣......无话可说。”

紧接着,便重新退回到了人群里面。

可是皇帝是话却是在文臣里面掀起轩然大波,一来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皇上独自承担,那岂不是就意味着皇上的内库里,现在有着这么多钱,甚至更多?

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皇上的内库里究竟有多少钱?

二来,每个总督获得的赏赐,都从几十万贯到百多万贯不等。究竟皇上为何要对这些总督,如此重赏?是不是自己担任五年总督,也可以获得如此赏赐?

刑部尚书安童顿时坐不住了,六部里面就属刑部最穷。当然,还有一个比刑部还穷的礼部,但是现在礼部没有尚书,朝堂之上没有礼部说话的份儿。刑部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能够有权发言的,最穷的一部。

安童连忙站出来问道:“皇上圣明无方,一向是赏罚分明。臣斗胆问一句,这些总督究竟有何功绩,能够得到如此重赏?”

安童的话顿时就引来了一众文官的频频点头认同。

像这样的赏赐,实在是太重了,让大家都眼红不已。可既然是赏赐,那就说明这些人要有相应的功绩啊。他们究竟立下什么样的功劳,说来听听,有机会的话带带我。因为无论是谁,都想要这样厚重的赏赐。

若是这些人没有足够的功绩,那他们是绝对不服的。虽然这些赏赐和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嫉妒心之下,他们自己得不到,也就可以让别人也得不到。

老朱将群臣的姿态看在眼里,安童的反应更不就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早有准备的老朱,开口说道:“总督府镇压一方,保护航路,为大明提供粮食铜料各种物资无数,这些赏赐是对他们不远万里为大明镇守一方的奖赏。”

老朱一句话就将安童给打发了,甚至都不给安童说话的机会,便示意了老太监一眼。

老太监顿时上前一步,一挥拂尘,高呼道:“礼毕,退朝!”

朱寿等人一个个兴高采烈,毕竟能够兑现赏赐,这么多年在外面也算是没有白辛苦。

而文官那边就不一样了,他们当中有人察觉到了今日皇上的反常举动。皇上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不敢说是了如指掌,但至少是了解大半的。

无缘无故的皇上会如此重赏那些前总督?这怎么可能。

这其中,比然有着不为人知的事情。

于是趁着下朝的机会,几位尚书对视一眼,短暂的交流便明白了大家共同的意思。

夜幕落下,詹微的府邸是一片大宅子,三进的宅子和这一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趁着还没有宵禁,数辆马车来到宅子的后街,驶进狭窄的巷子里面停下。

几个一身便服的人走下马车,后门早就有仆人在等候着,看到众人前来连忙行礼将他们邀请进府里。等到所有人都进府之后,又连忙关上院门,守在门口。

一间书房里面詹徽、赵勉、秦达、安童,围着一张桌子坐下来。

詹徽首先开口,说道:“今日找诸位前来,所谓何事,想必诸位都清楚吧?”

“今日皇上如此重赏那些总督,的确是太过奇怪了。”赵勉附和着点点头说道。

詹微沉吟片刻,忽然看到安童问道:“安兄怎么看?”

“我还能怎么看?不瞒诸位,对于这件事我到现在都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说以皇上以往那样拮据的人,怎么会突然对那些总督如此重赏?咱们先不说皇上赏赐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就算是皇上有这笔钱,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全赏给他们了啊。”安童叹息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