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句惊天,燃一国热血!(1 / 2)

作品:《国运诗人:我有一诗,诗成镇国

半晌后,村摆脱了恐惧和愤怒的情绪,又淡定的喝起了酒。

“其实我也不必为这个而担忧。”

“就算华夏古诗再现,他一个年轻人又怎能做得出载入史册的诗篇?”

“这开头一句虽然不错,但我估计也就是C级的程度罢了,离S级太远!”

“等这个苏明死后,关于华夏律诗的资料,我一定要弄到手。

只要有了这个,我的俳句一定能够更进一步,让樱花国成为世界最强!”

村期待着那个时刻,冷笑着看着华夏。

此时华夏民众们,正如饥似渴的吟诵《过伶仃洋》前两句。

电视中的专家学者们也开始对诗句做着解读。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一经指的是古代的科举中举,类似于现在的高考状元,指在学问有所成就。

苏先生这句的意思应该是在感叹。

他辛辛苦苦成为了国运诗人测试者,研究出了华夏律诗,但是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边缘。”

“非常朴实的开头,两句话就描述出了个人和国家的现状,奠定了沉郁的基调。”

在专家们称赞之后。

一旁的主持人迫不及待地问道。

“那看这开头,能不能达到载入史册的程度?”

专家学者们陷入了沉默,却也只能如实回答。

“若是维持开头两句的水准,这首诗至少是C级。”

“但距离能载入史册的S级诗歌,还差了一点。”

主持人和观众们的目中都是露出了沉重的神色。

毕竟这次测试,可是要S级才能过关,成为国运诗人啊!

专家学者们赶忙道。

“但也不要太悲观了。

根据传说,我们华夏的古诗大部分不以开头论高低,得往后看。”

“若是后面水平提升,那要达到S级还是大有希望。”

就在这时候,第三四句也在天空中映照了出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光是看着词句,不用专家学者解读,民众们就能读懂其中的意思。

祖国的山河破碎,犹如风中飘絮。

个人的命运浮沉,好像雨中浮萍。

国家和个人都随时可能会倾覆。

哀,极哀,光是看着词句,就让人感到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之感。

华夏民众们感同身受。

这就是华夏的现状啊,危如累卵,即将国破家亡!

好的词句能够引动人内心的情绪。

苏明这两句,将华夏民众们心中的压抑彻底挑起。

这一刻,举国哀戚。

“呜呜,我想到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心里都好难受啊。”

“国破家亡,我不想看到那样。”

“就算是能够苟活下来,肯定也会寄人篱下,如同浮萍飘絮一样,我们再也没有家了。”

“苏先生的诗,看的我好难受啊,心里堵得慌。”

就连专家学者们也是哀从中来,不停的擦着眼泪。

此时第五六句再出。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

这份哀愁,更一层。

看到海滩都觉得惶恐,身处重洋叹息自己已是伶仃一人。

这就是国破家亡后,每个华夏人可能的处境。

一个老专家抹着眼泪道。

“写的太好了,写的太悲了。”

“但是个好消息,这首诗现在恐怕已经接近了A级的门槛。”

“还差两句,只要能有两句惊天好句,就可能达到S级,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