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逐鹿天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95章 开考(1 / 3)

作品:《明末逐鹿天下

崇祯三年,六月十五日。

汉中城北门新设立的衙门招贤馆。

今天正式开启,让考生报名参加招贤馆初试。

很多考生都来到招贤馆门前,等待招贤馆大门打开。

其中有两群人不被主流的人群接纳,一些带着儒冠的士子。

离开他们很远,好像在躲瘟疫。

这两群人,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圈子。

一群是女人为主, 一群是身体残疾的考生为主。

曲清漪穿着唐代的襦裙,领着一群刚刚脱离乐籍的姐姐,讨论招贤馆考试可能的内容。

铃音带着青楼女子,有些紧张。

她们跟在曲清漪队伍后面,没敢与曲清漪等人交流。

只看气质,就好像乡下女子遇到大家闺秀,她们有些自惭形秽。

柳馨和许多小姐妹, 最为腼腆。

她们都是犯桉士绅的家人, 父兄都被判刑,家产也被充公。

有的人没有嫁人就被退婚,有的人孩子还小,就失去顶梁柱。

她们又没有养活自己的基本能力。

还好招贤馆招募小学老师,她们这些人最合适。

很多破家的士绅女儿和儿媳,都来报名当小学老师。

柳馨感谢自己爷爷,他没有犯下重罪,让她通过身份审核,有机会参加招贤馆考试。

只要考上小学老师,就能凭她自己的工资,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

三寸金莲的母亲,走路都费劲, 坐在炕上给人绣花,挣些微薄的收入。

躲在远方的士子, 不断说着这些女子有伤风化, 又悄悄用余光偷瞄。

李元正看到女子来参加招贤馆考试,他担忧的心放下来。

统领府能接受女子,就一定能接受他们这些残疾人。

他与很多人联络感情。

这些人都是身体有瑕疵的人,都是一群同命相怜的人。

他们进入官场,就是天然的同盟者,要抱团防止被其他人欺负。

李元正听着其他士子,鄙视嘲讽的声音。

这次就让瞧不起他的人看看,李元正这个瘸子的能力,远超这群酒囊饭袋。

巨大的鼓声想起,招贤馆的大门缓缓打开。

一队官吏和巡检出来,维持招贤馆门口的秩序。

巡检让考生排好队,报名参加招贤馆的初试。

报名过程很简单,只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

王仲策主持招贤馆的工作,吏部其他官吏辅助。

他看到巡检在引导考生,进入一个个隔间,等待考试开启。

宋康年在巡检引导下,来到考试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小方桌,上面有笔墨纸砚,桌上有两张试卷。

宋康年翻开试卷,内容极为简单。

第一张试卷,上面是一段三国演义,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内容。

内容是简体和繁体共同书写。

试卷要求,任意角度分析草船借箭,写一篇文章。

这个试卷80分。

第二张试卷, 上面是一张水浒传宋江接受诏安的片段。

试卷繁体书写,让翻译成简体。

这个试卷20分。

宋康年已经提前打听好,初试只要60分就能通过。

这种简单的试卷,对他太简单。

他不会写简体字,但第一张试卷,80分都能轻松拿下。

……

苏燕带着巡检,负责巡查招贤馆的考场。

他在考场巡逻,弄的满头大汗。

看到坐在椅子上,悠闲喝茶的王仲策。

苏燕疑惑的询问道:“王仲策,你就一点不担心考生作弊。

我之前咨询过,大明朝科举的时候,考生从里到外都被搜一遍。

是不是这次考试有女人,不方便搜身。

这完全没有问题,我可以请一些女人,让她们帮助搜身。”

王仲策澹定地喝了一口茶,慢声细语的回应道:“苏燕尚书,你不用担心。

我们招贤馆的考试,不怕考生作弊。

大明朝科举,他们所有人的考题完全相同,使用还是八股文答题法。

大明朝举行这么多年科举,题目固定从儒家几本经典书籍里面选择。

八股文只要猜对考题,就能写出经典的答卷。

八股文发展这么多年,也有许多精彩的范文,供考生抄袭。

只要提前押题成功,带小抄的利益很大。

我们完全不同,这场考试主要筛选考生是否识字。

一共有六套试卷,每个相邻考生给予的考题,都是不同类型。

还不固定体裁,可以随心所欲答题。

每一名考生,对同一道题的答桉都不同。

真出现完全相同的答桉,那肯定是有人作弊。”

苏燕听到王仲策的解答,他就不再纠结。

他让巡检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秩序。

……

两个时辰过去,清脆的铃声响起。

“考生立刻起身,停止答题。

现在答题,考试成绩作废。”

考官大声宣布考试结束,开始挨个收起考生桌上的试卷。

考生试卷被收集好,经过湖名之后。

交给负责评卷的考官,评判考卷的分数。

王仲策看着面前,站着一排的考官。

他再次重复评判卷子的标准。

“这次招贤馆第一轮考试,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识字率和基本逻辑。

只要言之有物,哪怕是说些危言耸听的话语,也要给他及格分。

及格的标准,就是考生文化水平,达到蒙学先生的程度。”

考官开始批改试卷,每一份试卷,都由三名考官批改。

试卷的成绩,会被另外记录,由主考官进行统计。

三名考官给出的分数差距太大,就会有主考官重新审核这份试卷。

尽量保证试卷不会因为某一个考官的喜好,给出太低或太高的分数。

……

六月十八,经过三天时间紧急批阅试卷,初试的成绩已经公布在招贤馆门口。

红纸黑字,按照人名和籍贯排序,贴了一整墙。

杜源和一群朋友,在找寻着自己的分数。

他很快看到自己的籍贯和名字。

汉中褒县杜源,98分。

这个分数他非常满意。

他身边一名考生,看到自己的分数,疯狂的大吼道:“这怎么可能,我怎么才五十八分。

只差两分,竟然只差两分,老天为什么这么对待我。”

这名考生哈哈大笑,状态疯狂的跑出去。

杜源知道,这人受到巨大的刺激,心态已经失常。

他之前每一次乡试,都能看到因为中举或是不中举,导致疯癫的情况。

杜源看到自己身边的考生,大部分都过了及格线,获得笔试的机会。

他心中有些紧张,官位一共就这么几个。

现在这么多人竞争,实在是太多了。

他心中琢磨,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尽可能排除一些竞争对手。

杜源面色和蔼的说道:“兄弟们,大家已经过了招贤馆的初试,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统领府的招贤馆,它和大明朝的科举完全不同。

大明朝科举之后,我们需要熬很多年,等待官府出现空缺。

谁都不知道,自己有机会补上哪一个缺。

统领府不一样,招贤馆的笔试,都是由各个不同的衙门负责出题。

每个衙门的笔试和面试,题目都是不一样。

衙门的考试时间基本相同,选择其中一个,就不能选择第二个。

大家都已经想好,要进入哪一个衙门了吗?”

一名矮胖的考生最先说道:“我顾平安要进工部,我太祖爷爷以前在川渝地区修过水利。

我们家传书籍,有专门讲述水利修建。”

杜源看了眼这个人,他露出真诚的笑容,这人不是他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