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章节正文阅读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第187章(1 / 2)

作品:《[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见到包道乙的一刹那,他本能地就开始拔刀。听到手中不满的一声哼哼,才想起来自己还担着监押史文恭的责任。咬牙片刻,终于纹丝未动,朝包道乙狠狠瞪了一眼。

还有闻声而来的鲁智深。他心思简单直接,认为史文恭不是好人,这会子拳头还吊在史文恭头顶上,没落下去,大约是怕公孙胜把他的胳膊给烧了。

眼下又来了个包道乙,院子里的佛道势力开始不平衡。两个道士又都像是惯会作妖的,鲁大师心里头有些不安。咽口唾沫,手臂上肌肉一鼓一鼓的,大约已经做好打算,要是待会遇到什么妖法,立刻抄起屠刀,立地成魔,实践一下拳法无边。

第五位梁山好汉,便是山下开酒店的朱贵,算账的本事高于拳脚功夫。本来是带岳飞上山的,这会子无端卷入一个动荡已极的局面,万分不知所措,但他对晁盖老大极其忠心,既然史文恭不怀好意,他也就硬着头皮跟在晁盖身后,给梁山军团增加些微的气势。

最后,就是大约算的上半个梁山好汉的潘六娘子,此次历史性会面的东道主,此时正尽可能地缩在角落里,眼看着一群大男人在她的地盘上反客为主、剑拔弩张,自己的柴火被他们点了当火把,心中有种丧权辱国的错觉。

院子里的第二个势力,便是曾头市的代表人物史文恭。这人携带两万贯重礼来访梁山,和晁盖的友谊小船只开了短短几日,就干脆利落地翻了个底儿朝天。然后他决定曲线救国,跟着时迁的脚步,夜访潘小园,跟她说了一堆陈年八卦。这段故事里的每个字,传到梁山外面,都足以让她掉上百十来次脑袋。

此时史文恭被武松制服在手里,似乎颇不以为意,嘴角挂着吊儿郎当的笑,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潘小园挤眉弄眼。潘小园开始还竭力想从他的眼神里分析出点情报来,过了一会子才发现,他根本就是没事闲的,乱放电来着。别过头去不看。

眼下又有第三股势力不请自来:过去跟武松纠缠不清、给潘小园下过高级蒙汗药的江南明教包道乙,此时摇身一变,竟也成了梁山的座上宾,也是跟着公孙胜上山来的,眼下属于友方。用晁盖的话说,是“知晓曾头市底细的朋友,可以帮着盘问史文恭”。不难推测,公孙胜之所以突然回山,跟这满口鸟语的贼道脱不了干系。

眼下包道乙和公孙胜并肩而立,一个白衣,一个灰袍,都是大袖飘飘,仙风道骨,就连背上背的两柄宝剑也是型号相似。两人居然还是师兄弟相称,让人生出无数遐想。

包道乙长途跋涉来到梁山,此时面容颇有风霜之色,纵然礼貌微笑,眼角还是露出些微疲态。他左右看看,见到院子墙角一个歪七扭八的木桩子疙瘩——本来是潘小园打算叫小弟们劈成柴的——拎过来,运气片刻,以掌为刀,嗤的一声,将木疙瘩齐齐劈成两半。平的那一面朝上放好,就成了个现成的墩子,撩起白衣,坐了下去,揉了揉手。

也算是露一手功夫。晁盖以及身后的小弟们登时肃然起敬,再不敢对他那口鸟语露出嘲笑的神色。

然后包道乙从怀里掏出火刀火石,试图也给自己点一个火把。但也许是火石有点湿,火星子迟迟燃不起来。最后还是公孙胜帮忙,拣来第三根木棍,手掌一拂,点着了火,递给包道乙。

包道乙笑道:“多谢师弟。”

同样是道人,差别怎么这么大。潘小园极度怀疑,伊当初选职业的时候,是不是加错天赋点了?

她定心静气,慢慢梳理着眼前的一切。差点忘了,院子里还有第四个势力。

东京直龙图阁的小兵岳飞,身后代表着整个白道。他是请假过来给周老先生带话的,内容是向武松交接那封密信。可巧在梁山上撞见周老先生的弃徒史文恭,于是顺便揭了他的老底,并且把遇险的小潘姐姐毫发无伤的从房顶上接了下来,可以说是立功无数。

而此时的岳飞,十分低调地立在潘小园身边的墙角阴影里,该说的话说完,一句废话不多讲。对他来说,撞见这场江湖黑吃黑纯属偶然,他自己是局外人,自然不该多掺和;可此时若是转身离开,在一片紧张气氛中做了出头鸟,未免引人怀疑,无端引火上身。

武松远远的用眼神给了个指点,让他假装超然物外,对眼前的一切漠不关心。

岳飞立刻上道,轻轻点点头,刚刚垂下眼,又感到武松那目束光没走。抬头看,犀利的眼神落在他身边的小潘姐姐身上,又转回来,跟他似有叮嘱之意。

岳飞想了想,也明白了。在场诸人阵营各异,各怀鬼胎,说话打着十八圈哑谜。待会若是大家说得僵了,出什么意外,拳头刀剑不长眼,而院子里就她一个不会武功的。

岳飞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重担,抿起嘴唇,给回去一个坚定的眼神,表示接下这个护花使者的任务。其余的,他不掺和。

武松随即收回目光,复又盯着史文恭去了。

史文恭显然也对包道乙的来临毫无预料,吊儿郎当的神色收敛了些,朗声道:“江南明教什么时候也来北方的地盘活动了,道长这趟迷路,可迷得有点太远了吧。”

江湖规矩,一个地盘有一个地盘的老大。梁山好汉除了那次纯属不得已的江州劫法场,从未涉足南方地面;而江南明教不好好的在西湖里泛舟采菱,却派人频频来北方体验生活,心思未免不纯。

而包道乙不给史文恭面子,立刻跟他针锋相对:“当然是晓得你们曾头市有动静,不然阿拉如何有空来山东吃沙子?史施主,贫道告诫一句,阿拉江南人狡猾,不好骗个。侬要是想平平安安下梁山,最好识时务,帮阿拉合作,勿要一直想着吃独食,老没面子个……”

潘小园见包道乙没注意自己,小松了一口气,心里思忖,他这句“跟阿拉合作”的“阿拉”,既然是在梁山的地盘上说出来的,应该是指明教和梁山的联合势力。也就是说,明教打算和梁山联合造反?

至于揭竿的过程中谁当老大,双方的意识形态、宗教冲突怎样调和,倒不忙定出规矩来。历史的教训告诉大家,要想对抗朝廷,江湖人必须拧成一股绳,搁置争议,共同造反,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