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章节正文阅读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第197章(1 / 2)

作品:《[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眼下梁山人心涣散,士气低落,再让大家砸锅卖铁的支援山寨,虽说出于义气,大部分人应该都会响应,但总归是个不安定因素。辛辛苦苦攒下的“进项”,一夕之间被没收殆尽,以后还怎么顺利推行私有制?

潘小园突然道:“不,我们不收税。咱们管大伙借。”

钱粮三巨头同时笑了:“借?谁来借?娘子你么?”

言外之意,谁买你账?——倒不一定是看轻她,而是直言事实。

柴进笑道:“就算是我们几个同时出面,也没法把大伙的私财搜刮干净啊——宋大哥倒是有这个本事,但就算他能说动满山寨的兄弟借钱,难保不会有人怀疑他的居心。再说了,借钱说得容易,咱们拿什么还?”

潘小园隐约觉得什么了不得的概念慢慢在脑海里形成,慢慢吐出一句话:“不不,不是以私人的名义借。是以梁山的名义借。”

第125章

以梁山的名义借钱?

大家可是不懂了,互相看一眼,怀疑地说:“梁山的名义?咱们大伙都是梁山兄弟,梁山的名义,不就是我们的名义?”

潘小园忙道:“不不,不一样。这么说吧,假如咱们梁山的金库成精了,变成一个小人儿,它代表着……”

潘小园一边开脑洞,一边同声描述,刻画了一个拟人版的“梁山中央银行”,除了不能发行货币,具备一切的银行功能,通过钱粮三巨头,也就是“梁山财政部”出面,管理山寨的钱粮收入支出。而财政部目前能开辟的一项新任务,就是……

“以梁山的名义,向大伙发行战争债券,到期赎回,付百分之五的年利。嗯……也可以提前赎回,但是需要按比例扣除利息。”

见几位大哥都是半信半疑,潘小园免不得又解释,“债券”相当于一个精致的借条,由成精的金库,也就是中央银行发放,相当于梁山的“国债”——或者说“山债”更妥当些——由梁山的信誉作担保。换句话说。只要梁山不散伙,债券就一定会到期兑现。

认购债券的不止可以是梁山众好汉,山上众喽啰,还有周围那些把梁山当青天的老乡们,也都在潜在债权人之列。聚沙成塔,就算每人认购的数额微不足道,合起来也能是一笔可观的现金。

其实政府借债的事情,中国历史上久已有之。“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战国时周赧王向富商地主筹集军费,结果无力偿还,只好爬到高台上躲债的故事。但长久以来的观念,“朕即国家”,政府的借贷,一般都是以统治者的私人名义进行的,偿还时也用的皇帝私房钱、嫔妃的脂粉钱,等等等等。并且借钱毕竟是一项很丢脸的事情,不到山穷水尽,没有皇帝肯这么做。

而把政府与统治者分开,纯以政府的信誉担保,利用契约精神,光明磊落的借钱,则是来源于……潘小园不清楚,总之不像是宋朝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多半源于几百年后的西方。

“甚至,”潘小园越想越兴高采烈,“债券还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譬如柴大官人买了一百贯年利率百分之五的债券,规定一年后兑现一百零五贯。可半年后柴大官人急需用钱,可以以一百零三贯,把债券转手给奴家。奴家再等半年,依旧能向梁山金库兑出一百零五贯。这样一来,大伙手头灵活,也不至于缺少头寸……”

李应和柴进听得云里雾里,柴进喃喃道:“我为什么要买一百贯?”

蒋敬却跟上了她的思维,不慌不忙地补充道:“我也可以跟柴大官人达成协议,半年后以若干价格,向他购买咱们的债券,自己前去兑现。或者若我手头宽裕,可以先给他一笔钱,等到形势需要,再让他用债券偿还。这样柴大官人若是担忧风险,也有个后路保障。”

潘小园真心实意地朝他投去一个深深佩服的眼神。头一次觉得,当日在断金亭,自己简直太胜之不武,太他娘的不要脸。

她刚抛出一个领先于时代几百年的债券的概念,这人已经在思考期货交易和买空卖空逆回购了!这些鬼东西,她自己上课的时候都弄不太懂啊!

这人若是生在现代,不当个央行行长、投行老总什么的,那是老天不开眼。

蒋敬摆出一副“雕虫小技,何足挂齿”的神情,正眼不看潘小园一眼。

又有点讨厌他了。总之,这些复杂的东西可以先不讨论。眼下梁山需要的,只是一个融资平台,回收一下全山由于私有化而暴增的流动性——一个初具规模的原始金融市场足以应付。

其实她还有一个更激进的想法。梁山眼下已成规模,甚至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以后好汉们的“进项”什么的,都以梁山货币的形式发放,和金银铜钱制订汇率,与周边百姓按需兑换,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