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章节正文阅读

[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_第547章(1 / 3)

作品:《[水浒]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分五万训练有素的精兵进驻东京城防各处,其余在开封府、浚州黄河北岸、滑州、孟阳等各处分布扎营,当天就开始建造寨栅、设立城防工事。但见军容齐整,每一个士兵都孔武有力,组织纪律严明,立刻就把临近的乡兵、民兵给比到了尘埃里。

武松带队北伐留下的缺口也立刻被补上。尤其是马军的缺口——常胜军里马匹的总量,几乎相当于整个大宋国内,所有其他军队拥有马匹数量的总和,而且全是剽悍耐久的冀北良种,和宋军中可怜的川马、淮马、京东马并列一立,那就是藏獒和旺财的区别。

朝廷大员们吟诗作赋,“国运昌盛”的诗词成批面世。宗泽乐得合不拢嘴。岳飞摸摸这匹马,又拍拍那匹,简直爱不释手。

不高兴的只有一家人。秦桧算作“为国牺牲”,给追加了两级的官衔,朝廷给拨了钱,风风光光办了后事。为死者讳,大家也就不追究他“和谈”期间的卖国行径。只有王氏在府里悲痛欲绝,官大有什么用,树倒猢狲散,换不来一世的荣华富贵啊!

于是天天到开封府、大内城门、御史台哭诉。大家只能同情安慰。萧让还格外说:“以后天下太平了,老夫打算写一部鸿篇巨制,收录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事迹。秦相公也是必定会写进去的。”

王氏大哭:“写进书里有什么用!我家相公……他连一男半女也没留下啊……呜呜……那个潘氏,我要她给我个说法……”

没人理会她的后半句话。倒是潘小园却觉得这个“写战争回忆录“的主意不错。悄悄跟萧让说:“这是积德的好事。先生尽管收集材料。往后若要付梓出版,我来掏钱。”

一边说,一边想着,倘若以后真的有一部英雄儿女传,秦中丞的“事迹”肯定是最不起眼的一小段。

梁山诸将则直接把潘小园的府衙围堵结实了。

“嫂子,给俺们讲讲!到底怎么回事!”

她只如实讲了一部分。路上已经跟史文恭对了口供,省却了他试图攻城的部分。只说他早有脱金降宋之意,被自己一番大义劝说,“幡然醒悟”、“弃暗投明”,果断擒拿番王兀术,作为献给朝廷的投名状。至于那昙花一现的攻城前奏——军中信息不畅,调度不灵而已。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呼延灼牺牲的责任,大部分转嫁到兀术身上。老将军为国捐躯,人人皆哀,自然更愿意接受他是死在贪婪的金国王子枪下,而不是做了某些人阴谋上位的牺牲品。再者,如果让梁山的人知道史文恭才是主谋,虽然眼下看在她的面子上,也许不会轻举妄动,但难保过几天史文恭走在路上,不会被下个毒、丢个暗器什么的。常胜军的凝聚力也就此成为云烟。

“女郭子仪”的名号一下子流传全城。纵然有人觉得也许内情更复杂,但货真价实的三十万兵马投降大宋,足够淹没每一个小小的质疑。

再有人想刨根究底的,孙二娘、顾大嫂这些梁山老姐姐自动帮她挡舆论了:“都没听见么?六妹子怀了身子,武二郎的骨肉,这厢出城赌了一次命,还好没事,不然咱们回头怎么向武松交代!都给我回去回去,六妹子得清静养着,没工夫跟你们瞎七八搭的说话!出点事谁负责?!”

大家赶紧顺杆子下来,嬉皮笑脸的恭喜几句。

然而事情还没完。略歇一日,再将留守的梁山诸将召集一堂,一人一碗酒,请他们和史文恭以江湖之礼相见。

“眼下国难时期,咱们梁山的江湖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江湖大义,保国为民。凡是来东京投奔勤王的,就算有什么新仇旧怨,国难期间一律不许追究。这是为公。为私上,史大哥算是我同门同派的师兄。大伙买我一个面子,若有想和他较量切磋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是十年等不得,也请至少五年以后再说。能做到么?”

武松已令留守众人听命于她,于是没太大阻力。众人默默跟史文恭对饮一碗,表示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