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横刀十六国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四章 操练(2 / 3)

作品:《横刀十六国

读着先贤们的兵法,仿佛在于他们交谈。

尉缭子诞生的时代是嬴政时期,里面不仅有治军的手段,还有各种治民,治国的办法。

颇有当时的时代特点,杀伐之气几乎要冲破竹简的限制,跟其他兵法主张的”仁义“大有区别。

如: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行士卒!

简单粗暴。

仔细想来未尝没有道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让最后一个有势力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国家从此虚弱下去,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复盘石勒石虎的崛起,正是如此。

北方势力,即便投降,也免不了被坑杀的凄惨命运。

但正是这残暴手段,让北方无人敢反。

如此危亡之世,不正需要白起这样的杀将?

其他的司马法、吴子李跃也很快就研习完了,却没有尉缭子带来的震撼强烈。

司马法和吴子都侧重与练兵,以及战场形势国势的分析。

对李跃的帮助也很大。

后世人总以为站队、走正步等等是现代军队的专利,实则商周时,华夏的军队就这么玩了。

《尚书》牧誓篇: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意思是走六步七步,停下之后,阵列要整齐。

操练中的“操”字,就是阵列训练。

其复杂程度其实还在后世之上,不仅要掌握进退、左右、纵横、分合、起、坐、跪、伏等基本动作,还要明旗号、知金鼓。

绝不是简单的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旗号和金鼓代表的意思很多。

掌握了这些,才刚刚合格而已,接下来是操练的练,《六韬》中记载的武车士,四十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跑起来能追上飞奔的马,能跳上急速行驶的战车,还要能够拉满八石弩……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比后世特种兵的要求还高。

所以训练一支精锐绝不简单,很多势力和王朝精锐打光了之后,十几年都喘不过气来,然后就是亡国的命运。

练,不需要李跃操心,穿着盔甲山上山下来几圈,射几只野兔,素质就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