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浅谈网文里的情绪价值(1 / 1)

作品:《盛唐挽歌

因为看到某些“道貌岸然”的人,总喜欢在一些广而告之的访谈里面,说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得了便宜还卖乖。所以今天想在这里,给你们上一上强度,把网文里面的一些核心要素扒开,放到太阳下面晒一晒。内容很残酷很真实,让你们长长见识,务必系好安全带,现在发车!…………………………………………………………………………………………………………第一次听到网文“情绪价值”四个字的时候,是在一位颇有身家的人,在访谈里说的。当时很疑惑,“情绪”还有价值么?但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证明我当时确实是图样图森破了。那么,什么是网文里面的“情绪价值”呢?其实不太好用概念去解释,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网文里面常见的《四合院》文,经常会有那些令人“智熄”的反派,撒泼打滚的那种。作者就开始操作起来了。首先,用不可理喻的反派,将读者的情绪拉低,让他们感到厌烦。然后,主角利用系统(多半如此),引那些反派入瓮,看似得逞。最后,出关键杀招反杀,撒泼打滚的恶人被收拾,绿茶白莲花们求艹得艹,人财两失,搞不好还得个艾滋梅毒什么的。主角大满贯,事业美女双丰收。在这個坏人被收拾,倒大霉的过程中。身为读者的你,是不是感觉有一种压抑的情绪,被释放了?没错,这个就是“情绪价值”,网文唯一的核心卖点,没有之一。俗称:爽!玄幻文里面扮猪吃老虎,越级反杀。文娱文里面的系统点歌,闪耀全场,震惊路人无数。舔狗文里面的舔狗成战狼,做局让拜金女陷入深渊。言情文里面锤爆渣男小三,弥补前世遗憾。这些都是典型的情绪价值释放套路。我提炼一下便是,这些剧情,除了表达“情绪”外,其实,什么也不剩下了。也就是说,这些剧情,统统都是围绕着“情绪价值”四个字来布置的。你看完以后,不会记得具体是什么剧情,里面有什么细节,整体有什么精妙布置。脑子里只有一个字:爽!这就是网文的“情绪价值”所在。以前很多人在问,为什么小白文还有人看啊!因为它掌握了网文的核心,情绪价值的获取,所以有人愿意看啊,这个,不是理所当然的么?但是!中国人说话,怕就怕“但是”后面的话。所有的魔鬼,都是藏在细节里面的。表面上看起来不错的模式,细节中藏着的魔鬼,便是吞噬行业的关键推手。最近一个新闻,百年好莱坞,居然产出的“工业电影”,比不上那种五分钟十分一集的网络短剧!外国人震惊了!论投入,论视觉效应,那些网剧给他们提鞋都不配。可若是说到赚钱,那些“3a大片”,却是被近年来的网剧蹂躏得体无完肤,节节败退!无论是效率,还是热度,好莱坞电影,美剧,都被新出的网剧打懵了。国内亦是相似的情况。不相信我这个说法的人,就是典型用旧眼光去看待事物变化,眼界没有跟上形势。可以在看完我这篇之后,查询一下近年来网络短剧的发展,投入产出,你也会震惊的。好吧,将话题延伸一下,为什么网络短剧会吊打电视剧,甚至可以严重威胁到电影的发展呢?我换个说法,为什么b站10分钟以上的视频点击率,要远远少于5分钟以下的视频,而这些视频,又比抖音之类以秒计算的视频点赞和点击率低得多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其本质就四个字“情绪价值”。这是来自全社会的自我“pua”,是社会发展全面网络化带来的产物。老实说,这种pua我很看不惯,但不能否认它的有效性。这很唯物主义,你讨厌的东西不一定不能大行其道,存在有其合理性。看到这里,就知道我说的“情绪价值”不太简单了吧。继续往下分析。人要获得成就感,或者说快乐,或者叫“爽”,从生理学上,只有两条并行的通道,这个我就不展开说了。因为生理的愉悦,才能达到精神的愉悦,这个是没有争议的论断。没有**,便没有精神,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否定这个,那就是在不同服务器上聊天,无话可说了。扯远了接着说。人们玩游戏,刷视频娱乐,听笑话等等,这条多巴胺的复杂通路,是串行的,一个多了,就必然会挤占其他的。换句话说,伱要是打单机游戏打嗨了,身体疲惫后,就不会想看电视。这个恐怕很多人都是有切身体会的。你玩爽了,就不想动了。但是踢足球做运动,或者追求“上进”,以获得别人的崇拜,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等等,这是另外一条多巴胺通道,它是跟娱乐这条通道并行的。两者不会此消彼长。换句话说,掌握权力,拥有社会地位的人,或者努力学习努力锻炼,追求事业,获得某种成就感的人,他们看上去,会更加精神!哪怕他们和你一样,也刷视频,也听笑话,也打游戏。这种附加的推动力,是那种只靠着吃喝玩乐无法达到的。概括就是:“两条腿”走路的人,会比只有“一条腿”走路的人,活得更好。很多人都在说单纯玩乐会把一个人搞成废物,便有其中的道理。失去了一条“腿”,能不成废物么?现实是不是我说的那样,各人都有自身的深切体会,就不用在这里赘述了。而“情绪价值”在社会层面,所有人的“自我pua”又是怎么回事呢?简言之,用最为短平快的方式,获取“情绪价值”!不够纯粹,那么就要“提纯”。提纯以后还可以继续提纯,就跟提纯出味精一样!那什么是“提纯”,又如何“提纯”呢?比如说一条短视频,叽叽歪歪讲个十分钟,把事情来龙去脉说清楚了,观众看得昏昏欲睡,尼玛老子又不是看新闻联播。给十秒钟,喊口号,喊标语,气氛搞起来,是不是更爽?这情绪价值是不是起来了。我打个比方,比如说整个视频就说这段话:国男不找剩女大妈,引进国外洋妞,挺直腰杆!彩礼八十万,拜拜啦您!十秒钟,哪怕主播不露脸,也比前面十分钟一大通的视频爽的多。然而,哪怕说得再好,“情绪价值”还是差了点,看不到主播的人啊!我要的毛妹洋妞呢?这是因为信息量还是不够浓缩!但如果主播露脸的话,一看是个性感的毛妹,在那梨花带雨求中国未婚男人宠爱,带回家结婚不要彩礼,那观众的“情绪价值”,是不是提起来了?可是,妹子是穿着衣服的,情绪价值还是差了点。要是身上只有一小块布,细皮嫩肉,肤白貌美的,是不是情绪价值提高更多?好,哪怕不穿衣服,但动作呆板了点,没有“骚气”,看上去还是会索然无味。那一边穿得少,还一边拼命摆弄骚姿,是不是更爽?接下来就是一般平台不许放的那种,得到那些违法平台去看了。这叫什么呢?这叫“情绪价值”提纯!载体上不必要的东西,还是太多了,要“去粗取精”,只留下情绪就行了。信息量不够的,要补强观众爱看,刺激他们情绪的内容。这一步,就如同我上面的例子那样,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算法层层筛选得到的。什么真实与否,什么合理性,什么社会影响,都不重要。“情绪价值”=流量=金钱。在商业化社会里面,情绪价值是全民参与的自我pua!“提纯”,必然带来极端。只有更加极端的东西,才能更能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本身就是在放大“情绪价值”。我问你你记不记得看过什么?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的时候,你脑子爽过了。回到我之前的说法,这,像不像是互联网载体的“工业多巴胺诱发剂”?一步步提纯,一步步标准化,极端化,工业化。那么回到网文这里来,为什么情绪价值是天使又是魔鬼呢?因为啊,“情绪价值”这种东西,有明显的“阈值”,只有触发了“阈值”,才会拉高情绪。而阈值则是会被不断拔高的,总有作者无法满足的一天。今日报复了得罪自己的邻居,明日再整他,就索然无味了,怎么的也得收拾收拾前世羞辱自己的富二代吧?把富二代收拾爽了,明天再整这种类型,又索然无味了,怎么也得收拾收拾前世为富不仁,搞庞氏骗局,害得自己倾家荡产的死骗子吧?这接下来一步步拔高阈值,我看不把美丽国的总统来个“敞篷车打靶”,那是不能消停的。读者的阈值被一步步拔高,网文能写的,也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极端化。没有矛盾,强行制造矛盾。没有危险,强行制造危险。没有对立,强行制造对立。话题平庸,就写极端的话题。因为这种“放毒疗法”不能停啊,一旦停下来,读者就要说:你就给我看这?前面那么精彩的,后面都写了啥啊!作者迟早会因为这个把自己玩死。更可怕的是,网文是有记忆的。前面作者写了的套路,后面的作者再写,已经见过“大场面”的读者,只会发一个“菜狗”的头像过来嘲讽作者。后面的作者,情绪价值的阈值就不能太低!网文因情绪价值而成事,也会因情绪价值而败事。我将这一类小说起了个绰号,叫“dp流”。这一类书的本质,其实就是轻量化的“互联网dp”。所以,以前有人问我会不会写这种“爽文”。我可以告诉他,我不仅会,甚至很懂,甚至还“颇有研究”,研究得很深入。然而正因为懂,所以才不敢写。我一直都不肯对“情绪价值”,给一个正面的定义,就是因为这玩意太过于可怕,实在是把握不住这种全民参与的自我pua。更进一步看,因为看某个作者的书看“爽了”,然后某个读者一口气打赏多少钱。这像不像是舔狗被女神抛来的小恩小惠感动,而为女神“一掷千金”?不敢再说了,情绪价值这种东西,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以后谁跟你谈情绪价值,还说得头头是道,理所当然。那你绝对要离那种人远一点,越远越好。因为这种人的心思,你把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