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作品:《本王看你们迟早都被历史车轮辗死

☆、第21章

说实在的,我在法兰西这一年多来的生活过得比当初在萧大人那儿要好。倒也不是说别处好,主要是胸怀畅放了许多。我在萧大人那里时成天担心自己睡梦中就听到外面喊起义攻进了提督衙门。我也不是反对起义,只是我作为被起义的统治阶级的一员,着实也怕上绞刑架,便日夜为此恐慌。

如今,在法兰西倒不怕这些个了。鸿儿与蒙儿也都在身边。我唯一担心的便只有岁无雨。

原本皇上与太后便对岁无雨又怕又憎,后来出了康述与天义王等等事,岁无雨故意不救他俩,想必令他俩对岁无雨已是恨之入骨。

如今皇上难得得势,趁着岁无雨难得处于劣势,自然狠棍猛打起来,甚至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骂岁无雨乃窃国贼子!

这样的局势下,以萧大人为首,许多亲岁无雨的地方闹起了独立。

皇上一面软禁岁无雨,一面调人去镇压,却屡战屡败。

我忙问张天仓如何是好,张天仓回我一句“关你什么事,又没软禁你”。

我只好转而去找鸿儿……就很难找到鸿儿。她如今如鸟归林,自由自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义士们谈天说地、游历欧洲,逢年过节能回来看看我和她弟弟就不错了。难得逮着她,她也不肯和我多谈岁无雨和皇上,只说她也没办法。

至于罗伯特,那也指望不上。罗伯特说他这辈子就打算留欧了,不关心国内局势,能帮岁无雨负责欧洲这边的事情就不错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终于,史义士他们回国了,四处游说、联合起义力量,最终拧成一面大旗:清君侧。

旗帜一立,多方响应。

别说外部,就连朝廷内部的人也有许多审时度势的,见状不对,急忙暗地向史义士他们的大军投诚,里应外合,最终以义军攻入皇宫、皇上与太后在混乱中被“贼臣”杀害为告终。

立宪政府轰然倒台,史义士为首的新政府拒绝承认旧朝廷以往与洋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

洋人自然不愿意,可如今国内民怨沸腾,对皇上与太后有多恨,就对新政府有多拥护,洋人一时不敢咄咄逼人。倒是有些许旧朝遗老试图折腾复辟,但都不成气候。

我问张天仓:“这就是你们的计划吗?”

张天仓没有说话。

我问:“那岁无雨呢?”

报纸上说,那夜混乱前,皇上与太后得知情报,一面调兵护卫皇宫,一面派人去将军府赐死了岁无雨。

张天仓说:“你不是看见了吗,报纸上说赐死了,还有尸体照片。”

我想打他,但打人是不对的,而且我也打不过他。

过了会儿,张天仓良心发现,说:“我真的不知道。我人在法兰西,怎么清楚知道他每一步的计划和情况?你能发明一样器物让我与他隔着十万八千里还能瞬间对话的吗?”

但有了第二句话就够了,我为此没有陷入绝望。

既然是岁无雨的计划,那岁无雨必然是诈死。

照鸿儿的说法,如今国内局势复杂,岁无雨但凡聪明些就该懂得不要掺和。

他若要此刻掺和,按照他的立场,若立刻倒戈向史义士他们,那他就会被人骂果真早有谋逆之心;可若他去反史义士,便是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就算一时成功了,长久看来也注定是失败的,且还要在更远的未来被史书批判。

他尴尬到只有死遁这一条路可走。

我猜他会选择先来到法兰西与我们团聚。

我等着他就是。

这一等,就等了大半年,岁无雨便是抱块木板随便找块海域跳进去,飘也该飘来了。

我问张天仓:“岁无雨究竟什么时候到?”

张天仓说:“我不知道。”

我说:“既然如此,我要回去找他。”

张天仓问:“你有什么能力可以找到他?”

没有。但我要去。

张天仓改而问:“你要怎么回去?”

我说:“我总能想出办法。”

他说:“好,那你想办法吧。”

话已经说出了口,我只能认真地想办法。其实,回去也不难,两地是通船的,史义士他们怎么回去的我就能怎么回去,可首要的难题在于得让张天仓放我走。

显然,他不同意。

那我就偷偷溜走。

就在我与张天仓斗智斗勇且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时候,自称出差已出了三个月的罗伯特回来了:“人带回来了。”

然后我就看见了他身后的岁无雨,剪了短发,脸庞消瘦,目光冷漠。

我急忙去到岁无雨面前,拉起他的手便温情问候,可越说越觉得不对劲,最终在他冷漠的目光下渐渐失去自我的声音……

我将疑问的目光投向罗伯特。

罗伯特原本正在一旁与张天仓窃窃私语,此刻察觉我的目光,看了过来,用“今天早上我吃了两片面包”的语气,平静地说:“出了点意外,他虽然逃了出来,但受了重伤,救到最近才能下地。对了,还失忆了。”

岁无雨前世究竟做了多大的错事,菩萨才要在这一世如此惩罚他?

岁无雨失忆了。

但他却还记得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比如他再一次地揪住罗伯特的衣领逼问罗伯特他的媳妇儿和女儿儿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