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眼千年(1 / 2)

作品:《我的华夏列祖列宗

“听说陛下来丞相府了,怎么也不叫俺老程?”

程咬金那嗓门远远车了一嗓子,他与秦琼、李靖走外面进来,至于苏定方留在军营,而李玄霸还在宫里接受李二的教导。

他刚吼了一嗓子,就被李靖拉扯一下,点点耳朵,又指了指前院隐隐有话语传来,三人放慢脚步绕过风水墙。

前院中堂,皇帝的声音缓缓传入三人耳中。

“…………后来无数华夏之人前仆后继慷慨赴死,才得以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用了许多年,死了三千多万人,整个华夏在战火化为一片废墟……”

随着苏辰持续的话语声,秦琼、李靖、程咬金三人安静的走进中堂,与看过来的贾诩、马超点了下头,便坐到末尾,静静的倾听。

“虽然没经历过那段历史,可从许多渠道听过、看过,那是满目疮痍的华夏,与汉末、唐末时候,一样许多东西,都重新开始,在这片那片废墟里重建。”

这是无法直观感受的,但是汉初、唐初的这些将领,心里肯定清楚一片废墟里重建国度,是多么的艰难。

在夏侯惇也骂了句:“可恨!”之后。

苏辰脸上也有了笑容:“所以朕一直力求家国平稳,百姓安泰就是不想那样的惨剧,在这里也重复一次。诸位也知道东面之海还有倭人,西方之地,仍有蛮夷,大贤良师所言必有真命之人降临,这场仗免不了,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的某天,战火还是燃起来,但朕绝对不能让战火燃到这里,要打,就要在他们土地上打!”

话虽然这样说,但苏辰心中也知道,哪里那么容易,一统六国之后,一边要施行修身养性的策略,一边要积蓄力量,渡海打了那东海之国,这中间许多条件需要满足,比如足够数量的战船,那边海上的气候,毕竟当初大元征伐倭岛,就败在海上的风浪上。

有了前车之鉴,岂能做后车之覆!

而且真正决定胜利因素的,还是身边这群华夏之将。只有将他们聚集身边,往后不敢说能不能赢,但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右侧的首位之上,诸葛亮闭上眼睛,微微摇晃鹤扇,“陛下,最后华夏如何重建,又如何让百姓衣食无忧?”

做为季汉丞相,七次北伐,对于后勤辎重,以及民生治理,永远放在首位,没有殷实的基础,很难做到决定一场战事最终的胜败,像他当初七次北伐,获胜的次数不少,可终究因为后勤、兵源的原因,无法取得更大的战果。

首位上,苏辰点点头,周围将领安静了些许,才重新开口:“没有那么简单,百姓几乎紧衣缩食,与国家同患难,还打了几场立国之仗,无兵戎之威,不以立国,牺牲了许多先烈,可也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国威。”

苏辰拍响桌子。

“……而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那时候很穷,一个月吃不上一回肉,但是随着年龄长大,周围一栋栋土房,变成了砖瓦,后来又起了小楼,城中的街市,从脏旧到干净整洁车来车往,能看到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

缓缓的声音描述着这些文臣武将们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渐渐沉浸在苏辰给予他们后世的一些画面。

视线仿佛穿梭了千年,穿过一个个朝代的变迁,看到了晃着辫子的一撮撮人在枪炮下抱头鼠窜,屈膝投降,破旧的城池没有了往日的雄壮,在一道道飞射来的火光和巨响里,绣着旭日的旗帜在倭人手中挥舞在城楼上,他们拿着刺刀、大炮在这片土地撕开了一道巨大的伤口。

那曾经大明的南都,是无数的战俘被推下了深坑,恐怖的火器疯狂吞吐火舌,成片的身影犹如收割的稻谷倾倒下来。

也有不屈的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歇斯底里的呐喊:“不会亡国!”

在这个时代亦如往前的朝代一样,从不缺少天之骄子,豪迈伟人。

凭着一腔热血,带着心中的信仰,挥舞手中的旗帜,冲在枪炮的前面,为身后无数的百姓抵挡来自敌人的伤害。

那一瞬间,他们看到了那风华正茂的一位伟人,走到垂垂暮年,站在巍峨的城墙上,向着世界发出最为雄壮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纵然看惯了无数生死、悲惨,那一刻,中堂里的众将们听到这里,听到华夏重新站起来,眼中不知不觉已经热泪盈眶。

也为自己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战斗过而感到自豪,也为从外族人手中重新拯救心中的华夏而站出来的伟大的人们而敬佩。

随着苏辰的讲述,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那艰苦的年代,看着他的身影跑过土墙茅屋,光着脚丫走在泥泞的小路,满是割痕的小手,在田间帮大人做着农活。

渐渐的,田中的身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巨大的机器,在田间轻巧的收割,翻腾的泥土间,又慢慢长出了青苗,天空之上,还有小小的铁鸟喷洒着药水,让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

脑中的画面一闪而过,伴随小男孩走过的一栋栋破旧的砖瓦的房舍,变成了一座座楼宇房舍在小男孩两侧不断拔地而起,又走过一段,沾着泥垢的小脚,穿上了小鞋,泥泞的小道化作了坚硬整洁的柏油路,迈开的鞋子最后也变成了锃亮的皮鞋,周围车水马龙,商铺琳琳。

夜色的降临阻挡不了市井间的灯火通明,烟雾袅绕摊棚,小贩们忙着张罗客人,一片热闹嘈杂。

偶尔,天上还有闪烁灯光的大鸟,发出轰鸣,从漆黑的云间飞了过去。

随着苏辰的描述停下来,堂中的众人久久没有半点声音发出,不少人眼中还挂着湿痕,但也被后世的印象震撼的无以复加。

“可惜,我等历史长河中的古人,没有机会亲眼见证这一盛世了。”诸葛亮按下鹤扇长叹一声,“那造福万民,发明水稻的老者,若能见上一面,亮定向道谢。”

“我只想弄死那什么倭人。”秦琼一拳砸在桌面,须髯怒张,“最好一个不留,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