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精,我用了酒精!(1 / 5)

作品:《兰芳

反对者的声音认为燧发点火装置有着很多缺点,尤其惧怕潮湿。

一旦大军在雨季和敌人开战,天降大雨,火药受潮的情况下,枪械能否成功发射就是一个巨大的疑问,这种情况下不提前装备刺刀而大量列装这种装备,太过冒险。

刺刀必须要存在,至于能否接受发射时不装备、发射后再装备,还需要经过大量实战之后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贸贸然就要放弃一种已经成熟和具备成熟战法的装备,是极其不严谨的做法!

经过讨论之后,反对者的声音占了上风,工业部把这一消息通知给了赵学宁。

于是在共和国三年年中的时候,赵学宁对工业部这一争议采取了折中的态度,即有限量的生产和装备给军队兰芳二式线膛枪。

与此同时,线膛枪手也会配备可拆卸式的刺刀以备不时之需。

在新成立的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中,这样的线膛枪部队各自有一个营的数量,其余两个营还是以滑膛枪为主要装备。

其实倒不是赵学宁对线膛枪的威力和士兵的反应速度有什么担心,之所以不大批量生产使用燧发枪机的二式线膛枪,主要原因还是赵学宁想到了雷帽的存在以及枪械击发装置的大改进。

他不想在这個时候生产出大批量的半成品线膛枪,而是想一步到位,先把击发枪技术搞出来,再批量生产更强的击发枪,以此引领世界火枪战术的潮流。

燧发枪的确比火绳枪有更强的适应性,但是其成功打火率却低于火绳枪一些,尽管不需要明火是一个重大改良,随之而来的成功打火率降低也一直困扰着军事专家和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