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章节正文阅读

(1 / 3)

作品:《兰芳

该说不说,赵学宁使用日月红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喜欢这个图案,觉得这个图案能够概括自己吞吐天地改天换地的志向,且本身也比较喜欢红色,这才有了日月红旗的草案。

至于日月拼在一起成为“明”字,并不是他最初设计这面国旗的初衷。

他又不是什么朱明传人,所谓反清复明的口号构想在他想出了【驱逐鞑虏·再造中华】八字真言之后,也基本上放弃了。

他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他不是什么大明后裔,他只是一个想要推翻反动落后统治的勇者。

但是问题在于,他这样想,其他人未必这样想,反清复明的口号从大清建立稳固统治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播,一百多年来从未断绝,尽管人们的反抗一直都失败,但是反抗从未停止。

江宁当年是大明的首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基业、奠定大明统治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前明的事情,知道朱元璋的事情,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曾是大明首都的事情。

此番作战,书麟和西铭不仅动员城中满城的一万多壮丁参军作战,成为守城士兵,也强行征召了四万多城内汉人壮丁作为炮灰参与战争,要求他们为大军提供后勤服务和生活服务,乃至于在关键时刻上城参战。

这是你们为皇帝效忠的机会!

这是你们的荣耀!

书麟和西铭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如果城外只是简单的土匪,他们这样搞也就算了,但问题在于,城外不是纯粹的土匪,而是“大明军队”,是前来复仇、光复旧都的大明军队。

这個流言一旦开始传播,就没办法停止了,到七月二十二日雨势稍稍变小的时候,这个流言已经传遍江宁全城,几乎每个江宁市民都震惊的听说了【大明军队回来复仇】的消息。

什么?

大明军队来反清复明了?

今夕是何年?

大明军队居然回来了?

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播,书麟和西铭也知道了,惊恐之下,他们立刻下达封口令,不准城中人再谈论此事。

这一封口,直接让原本还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放弃了怀疑。

官府不让说的,不让议论的,肯定就是真的!

这是带清那么多年不做人统治之后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这下好了,大明军队真的要打回来了,这江宁城当年可是大明太祖皇帝的国都、应天府。

大明要来收复自己的国都,怎么看都是合情合理的一件事情。

现在让咱们当炮灰和大明军队作战?

正儿八经和八旗军队对着干,城内人是不敢的,但是悄悄搞点小动作、搞一搞出工不出力的戏码,大家还是很愿意的。

于是乎,在七月二十三日兰芳军队正式开始攻城的时候,暗地里的不合作就已经开始了。

而随着攻城的开始,所有人也都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城外的“明军”,强的离谱!

他们的火炮凶悍的离谱!

不仅发射速度快,炮还打得准,而且炮的威力还很强,明明看上去不是很大的火炮,打起来震天响,实心弹轰在坚实的城墙上,能打出巨大的声势,这要是正好打在了城墙垛上,那一块城墙垛就直接废掉了。

碎石飞溅之下,很多城头旗兵就死于此,乃至于一些八旗军官都在碎石飞溅之下被打死了。

城头清兵损失很严重,他们发现兰芳军队的火炮威力太强,射程也远,他们在城头发炮还击,却几乎无法对兰芳的炮兵造成有效的威胁,反而是兰芳的炮兵能给他们带去恐怖的威慑。

书麟和西铭听着城外隆隆炮声,无比惊恐,完全没想到兰芳军队的火力全开居然是如此的恐怖。

炮战一个白天之后,七月二十三日晚间,城内的八旗军官一脸惊慌地跑来告诉他们,仗不能这样打下去了,再这样打下去,大家不是被打死的,都是被吓死的。

“我从没见过那么厉害的炮,那声音响,炮弹大,打得还准,我们的人死了好多,城墙垛几乎都给打没了,咱们的人就算躲在城墙下面都不一定能躲过去,城楼也基本上都被毁掉了,这仗没法儿打,不能这样打!”

书麟和西铭对此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应对,只能坐视局面不断变坏。

之后为了反击,西铭还尝试派遣军队出城夜袭,试图捣毁兰芳军队的火炮,但是第一次出城的军队只有三分之一活着回来,吓坏了其他所有的八旗兵,于是所有八旗兵都拒绝出战。

书麟没办法,和西铭商量,西铭想了一个馊主意。

旗兵不敢出去,那就强迫绿营兵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