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章节正文阅读

(1 / 5)

作品:《兰芳

其实对于当下的欧洲来说,与赵学宁在《共和国》中所阐述的内容最为接近的就是伏尔泰为代表的一群思想家的思想。

这群思想家所推崇的开明君主体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思想家们对于社会状态的明确观察。

比如他们认为一个开明君主其实是整个社会的最高法官,可以用来平衡贵族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存在,除了君主,没有可以更好协调权贵与民众之间利益争斗的选择。

他们认为权贵精英可以治理国家,但是他们会无限度的膨胀、肆无忌惮的夺取利益,所以需要君主来进行打压。

同时他们也觉得民众有极大的民粹倾向,遇到事情就觉得自己过不下去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发起革命,发起暴力行动,对社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所以开明君主就在这个背景下被提出,主张君主成为社会的调停者,权贵精英膨胀了,就带领民众打压权贵精英,民众疯狂了,就利用权贵精英打压民众,不偏不倚的公平对待整個国家。

这一想法显然非常的理想。

传统的情况下君主和权贵精英虽然有利益冲突,但本质是一体的,与民众才是对立的,不把传统君主权力世袭的问题解决掉,就根本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在那个年代,伏尔泰流派的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显然还没有上升到消除君主弊端的那一层,只是把目光放在了更加接近民众、更加肆意妄为的贵族精英身上,主要是对他们开炮。

他们认为不能没有君主。

所以当欧洲的思想家们得知带清用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而不是通过血脉传承选拔官员的时候,才惊讶的发现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是开明君主专制具体实现的真正法宝。

通过考试选拔有能力的官员,而不是通过贵族的血脉传承来确定一地领主,让最优秀的精英来治理国家,而不是让一个低能儿来败坏局面。

再加上康雍乾三代君主刻意经营的名声,使得开明君主流派把带清当成了理想国、地上天国。

这一流派通过吹嘘带清理想国来表示自己的学说是多么的正确,但是却被赵学宁用事实打脸,一度让他们十分沮丧、怀疑自我,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分权理论大行其道。

但是赵学宁在《共和国》里反而赞扬了开明君主言论,质疑了三权分立的有效性,认为开明君主的本质相较于三权分立更有实践价值。

只要解决掉君主和精英群体的来源问题,使之更加贴合共和的需要,那么开明君主就能向理想共和大跨步的前进。

显然,面向全体国民的考试制度是一个很好的选拔精英的方式,可以由此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来治理国家,让国家的发展不至于走上歪路。

与此同时,“开明君主”大总统也需要经过选拔,用一种大家都能看得到的方式公开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