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踏雪昆仑 / 章节正文阅读

魔道有别 314洛水河畔(2 / 2)

作品:《踏雪昆仑

子因闻声大喜,原来不知何时凌丫头也到了这里,看来昆仑派早已约定好了,这下营救九姑也是轻松多了。

“也好!你且小心,须全力以赴……”

话音一出、除单克星外,让围观的敌我双方、无不感到吃惊。

这般激烈凶险的死战,从午时初一直杀到未时将尽,就眼前场景双方功耗力拼,均非常人所能承受,而局中人竟然还能应答自如,可见能力之强之大。

更不要说场中冰雪迷乱砂石轮流,冷风夹杂着气爆此起彼伏,铁幕狂流将观众、看客推至十数丈之外,这般阵仗让不少观战闲人、张大了口却说不出话来。

师父手段俨然如此优雅,弟子修为焉能平淡无奇,江湖各路往来猎奇的行家看客均以为是。

至柔和九死一生比试近千招,虽然各自手段雷厉风行,铺天盖地的威势令人惊骇,却看不出彼此胜负的丝毫迹象。

昆仑派纵有阴阳轮回功无上助力,但仍旧找不到突破的最佳时机,也没能遏制单克星嚣张的势头。

至柔深感这个老魔头不易对付,不耗费至衰弱主场他不会认输,不然他何以逃出神仙岛,今闻凌儿到来心下大喜。

此番正好以老魔头来历练弟子,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己则化调内息,借机审视研判九死一生、诸多招式中的缺点和弱项所在。

鲜至柔确实没想到,这老魔头三十年来的武功进展,丝毫不亚于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专注修为,这近千招雄浑极致、惊天动地的拳脚来往,丝毫不见对方显露多少疲惫衰竭之相。

至柔知道继续比试下去,短时间内看不到胜算,当真激烈拼生死、恐也要到半夜中天。

尽管昆仑派武功独到,阴阳轮回可化转万物之力和天地之气,可以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过她清楚交手时间越长,胜算的把握越大。

但对方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等到力竭气衰坐以待毙的境地,须得像当年虔士元提醒那样,想一个出其不意的好办法慑服九死一生。

鲜至柔当然明白,以凌丫头目前的武功修为,即使拖延纠缠数千招,想全胜九死一生,也是不大可能的。

不过,九死一生单凭手头功夫想要获胜,却也不是轻易就能得逞的,没有个三五千招下来,九死一生是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甚至反有落败的可能。

如果没有出奇的手段和倚仗,这两人硬拼下去,极有可能是两败俱伤,这般棋逢对手的战阵极为罕见!当然,单克星是不可能坐等这一步到来,而至柔也不会让弟子走到这一步。

所以至柔才选择暂时在一旁观望掠阵,尝试让弟子再度耗费老魔头的内力,消磨挫折其人斗志,而后在恰当时机出手,出其不意一举收服此贼首。

众人尚未看清人在何方,却见鲜至柔已冉冉落下云端,进退转换只在须臾之间,电闪云爆霓虹幻彩激荡,让随九死一生而来的几个狗腿子,警惕围着安静悄悄后退,聚在一起不敢妄动。

老家伙们生怕这黄衣女子、乘人不备,给哥几个再弄几颗苦果子吃吃,这伙狗腿子们均隐隐感受到,当年的‘六月寒冰箭’丝丝伤痛还在。

却见昆仑派掌门鲜至柔身形飘转,栖息在水岸一棵大柳树的树冠之上,盘踞调息别有风格,似乎为了不被打扰,虽说停留于树巅,并非什么高难技巧,但要在柔弱的枝叶上稳稳端坐,却也并非易事。

一众江湖豪客和左道旁门、仍旧对此均感不解,有人以为鲜掌门可居高临下,料敌于先机,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以为以静制动掌控一切,随时为弟子助阵,亦或认为是另有机枢不可告人。

三十年前,单克星偷袭至柔得逞,但却未能逃脱蓬莱客的拘押,最终被羁绊在蓬莱仙岛悔罪反省。

这其中不乏有武林名人、在恶劣艰苦的荒岛修成了正果,而这些修成正果的名人,大多都不愿回到中原大陆,所以被江湖人传言成‘修仙’,即认为其早已死亡。

在蓬莱地域之中,有一处沙门岛,是专门收容江湖上、诸如嗜杀无度的狂魔、或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以及各类丧尽天良的恶棍,总之,这里是十恶不赦者的归宿。

据说,这是蓬莱仙客为修道而点化开辟的,意在崇善扬德并唤醒人性的良知,与佛门中提倡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同属一理,这也是自身内外修行的道术衍伸。

当年被虔士元囚居的九死一生,这个因仇恨而失去人性的魔头,在沙门岛根本就没有悔罪反省自身,‘修仙’倒是真给修成了!

三十多年的荒岛时光,总算苍天不负有心人,让这个不甘武功失败的执着狂人,终于练成稚川真人的秘笈绝术‘奉天谴’。

‘奉天谴’是罗浮山的三大内功之末,因为魔道源头解释不清,修炼门径时常出现争论,曾一向处于停顿思考猜测中。

稚川真人葛洪创建大道三功,即养生气、大丹功、奉天谴,以奉天谴最为古怪最难修炼,同时也是道行最高的功法。

‘奉天谴’是葛洪中年后在岳丈鲍靓指点下,悟出了魔道共生互竞的虚实功法。

道家的各种功法修行到一定层面,常常出现停滞不前困难重重的局面,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葛洪正是通晓此理,借魔术之奇修炼道术之正,从而使得道推魔魔助道,魔道双修虚实同进,这门跨界功法的修炼,最终演化成稚川真人一生、引以为傲的方术之最。

六百年来罗浮山传世弟子当中,全部修成正果的包括葛洪在内,只有五六人,其中有稚川真人的弟子华之裔,南北朝的宋心如、隋朝的罗中南和晚唐的苏红。

其后,直至世外真人这一代掌门,历时百多年,一直无人窥探出门径,以至于后世许多杰出的罗浮门人弟子,逐渐怀疑奉天谴的功法、要旨还是不是完整,在流传中、是否会因各代掌门人的理解不同,多少加以删改而最终偏离原意,成为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

最终导致神功失传,这种行径在各大门派均属常见,尤其是在武功进阶上,小有成就的掌门看来,改动或保留心得体会,更是自信满满、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