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知子莫若父(2 / 2)

作品:《大明:秋后问斩,狱友是太子!

朱元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胡惟庸走后,朱元璋在屋内来回踱步,最终还是忍不住往太子朱标的所在的春和殿而去……

……

春和殿。

朱标正埋头奋笔疾书,案桌前堆着一堆高高的奏折。

如果不知道,还以为他才是皇上。

事实上,朱元璋已经在有意的培养他的这个继承人。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大明的很多政务已经交由朱标来处理,朱标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不仅勤勉,而且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只不过朱标的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的理念与朱元璋有些不和。

这一次杨宪案,朱标也是希望能够避免过多杀戮而与朱元璋起了争执,这才被朱元璋关到牢里好好反省,从而认识的杨炎。

朱标没有埋(mán考试常考)怨朱元璋,相反的,他很庆幸自己这一次入牢反省能够认识杨炎这样的奇人。

天下养朱。

关于杨炎留下的这个课业,朱标也一直在思考,昨晚也是在大本堂翻阅书籍到深夜。

不过现在他还不能去找杨炎。

因为还有一件急事,需要他处理。

“标儿,在忙什么呢?”

朱元璋见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不由得眉开眼笑。

听到朱元璋的声音,朱标也是放下了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迎了上去:“父皇,儿臣在处理不久后将举办的恩科大试的事务!”

“嗯,很好!”

朱元璋点了点头,突然问道:“标儿,包括前朝在内,到现在有多久没有举办过恩科大试了?”

朱标从容回道:“禀父皇,从前朝至正初年开始,科举已然名存实亡,到现在至少有二十年没有举办过科举大试了。”

朱元璋语重心长道:

“所以呀,咱们大明新朝首届恩科,一定要办好,让天下学子们都看到,咱大明是重视科举,崇尚儒学,有才有能的学子,朝廷定会量才录用,要让他们觉得,在咱们大明新朝里为学,那是前途无量,咱大明新朝那是翻天覆地之变化啊!”

“是!”

朱标拱手笑道:“禀父皇,国子监,聚贤堂,还有考试院都已整备一新,科考大试的日期,考生的人数已经定了,以及朝廷预备给各省考生的粮米路费也已经颁至各省了。”

“好啊!”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笑道:“不过标儿,你也不要太累,该休息就休息,别累坏了身子!”

朱标闻言微微一怔。

因为以前,朱元璋总是告诉他一定要勤勉,更是以身作则的教育他。

“咱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着办,才能保得住天下。”

怎么今天却反倒是劝他该休息就休息了?

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不过朱标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笑着回道:“父皇,我不累。”

“诶,话不是这么说的,你看现在都是吃午饭的时间了,劳逸结合,该吃午饭就去吃午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你说咱说得对不对?”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是,父皇教育得是。”

朱标有些感动的回道:“父皇,那我让人去准备一下,咱一起用个午膳?”

不想朱元璋却是抬手道:“不用了,咱吃过了,而且咱啊还有点事要去办,只是顺道过来看看你,你赶紧去吃午饭吧!”

说罢,朱元璋便转身离开了春和殿……

……

春和殿外。

朱元璋在来回踱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不久之后,便有人疾步上前。

不是别人,正是毛骧。

“怎么样?”朱元璋带着几分焦急问道。

毛骧连忙回道:“回皇上,太子果然让人备好酒菜,往天牢方向而去了!”

“嘿嘿!”

朱元璋忍不住嘿嘿一笑,自语道:“知子莫若父也,标儿果然不想一人独自用膳,忍不住又去找那人了!”

言罢,朱元璋若有所思片刻,对毛骧道:“你速去把刘伯温叫来,就说咱带他去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