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斐潜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621章利益,究竟是什么益(2 / 5)

作品:《诡三国斐潜

诸葛亮笑意更浓,『也罢,亮就再说两句。若是所言不妥,各位自便离去就是!』

众人又是纷纷表示哪里哪里,心中则是肯定肯定。

诸葛亮竖立三根手指头,『主公有言,天下之人,且不论贵贱,皆可分为三类,一为产,二为运,三为用也。产者,乃生产也,天下东西南北,各地之产业,农林牧渔矿,皆为产也。运,乃行商坐商,以及桥梁道路,走街串巷之货郎等,皆为运者也,取其从产地运至民宅之意。至于用,那就简单了,天下之人,无人不用……』

众人听了,纷纷微微点头,虽然说这些人并不是太清楚具体产业的分界线,也不清楚所谓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具体概念,但是大概上理解一下也不难,举一反三也大概明白诸葛亮说的是什么了。只不过听诸葛亮说可以,要让他们具体的表述出来,那就不容易了,很多人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脑海当中有些混乱的想法而已。

就像是看一场电影电视剧什么的,很容易,看的听的时候似乎没什么问题,可是要看完了听完了复述出来,就不容易了。

诸葛亮说道:『上古至大禹,部落之人多蒙昧也,兼顾产、用二者,无需运者,何也?该因产物极少,部落之内不足其用也。即便是偶尔多产之物,也由部落首领指派就是,养老爱幼,部落之人上下齐心,共赴患难,此等之时,可谓「能者多劳」之期也。三皇五帝尧舜禹,莫不如此。』

人各有爱,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喜欢那个,但是归根结底,大都是需要花钱的。

至于有人说不喜欢钱……

那一定有喜欢什么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权柄。

在座的都是南中大姓,考虑的问题自然不是发愁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因此诸葛亮说了这番话之后,众人便有人点头附和,虽然说这些话方才也略有提及了,但是诸葛亮这么一说,似乎更透彻了一些。

『「能者多劳」之时,上下和睦,部众均分,固有大禹治水,三过门而不入也,天下之所唱。然亦有弊也,』诸葛亮继续说道,『部落生死,全系能者一身,「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可见一斑。』

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政变给囚禁致死,而他的儿子丹朱也被舜给流放了。后来的舜禅让给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舜也并非主动传位,而是被权臣禹放逐远方而死。

《韩非子·说疑》有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由此可见《竹书纪年》里面关于尧舜禹传位的说法也并非是一家之言……

『自夏商周制春秋战国,便又是渐变,「能者多劳」之期,变为「能者多得」之时也……』诸葛亮缓缓的说道,『此时,天下生灵得众也,所产益多,余数皆为上所用,赐予能者,固有分封之地,食邑之所。』

『劳而不得,非人所愿也,时短尚可,时日一久,必然疲惫。』座下之焦璜点头附和道,『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此均之意,非为简单平均,而是各得其分,正合此「能者多得」之意也!』

『对,焦兄所言甚是!』

『对啊,时代变了……』

『……』

众人叽叽咕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大部分都是赞同诸葛亮的说法,毕竟他们都是『能者』,自然是要维护『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