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诗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章 《苦》(1 / 3)

作品:《诗相

酸甘苦辛咸,我们日常生活通过舌头感受的五种味觉,现在较常说酸甜苦辣咸,是因药物或食物的功效不同而让我们味觉产生的主观反应,其中甜便是甘的意思,“甜”字由“舌”和“甘”合成演化而来,本义也就是舌头感受到甘的味道,辛辣也如同甘甜一样,是语言学丰富过程中演化而来的。论舌头感受到的滋味来看,辛辣应是反应最为明显强烈的,其次应该是苦,再次是酸,甘甜则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其中苦与甘甜是相对应的,当不好的日子结束迎接好日子时,我们会有成语苦尽甘来形容,当我们共同面对苦日子和甜生活时,有同甘共苦之说。随之语言运用的及其意境表达越来越多元化,这五种原只是味觉的意思,逐渐成为表达人生感受的用词,就这个层面来说,苦则是人们最为强烈的感受,为了让苦的滋味更加强烈,或者是因为汉语白话式的语言表述极少用单个字,采用刺激性的“辛”作前缀,谓之辛苦。苦味是饮食胆汁或黄连的滋味,犹记得小时候学用刀剁鱼时,需要取出非食用的内脏,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不要切到鱼胆,因为鱼胆一旦弄破,胆汁溢流到鱼肉身上,这条鱼煮熟后的味道将是苦的,黄连的味道几何,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尤为形象贴切。

味觉上的酸甜苦辣咸只是一时口感的,而人生心理经历的苦则是持久的,关于苦的话题,几乎所有人从小开始便会经常听到父母长辈们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即使父母不愿意向孩子灌输这概念,在校园里也会经常听到老师们用此句激励学生刻苦求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般寓意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得功名利禄,成为上位之人或使得人们尊敬之人,因此这句俗语带有强烈的功利趋向,被视为激励人们努力拼搏的圭臬之言,当然也有人认为“方为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思想,而是说在经历过苦中苦之人,可以在日后生活中更为心胸豁达,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更容易获得别人尊重和爱戴等。这句激励人们的话,被留学生引用到其论文题目时,却惨遭滑铁卢,赢得了国外教授的灵魂拷问,质疑人为何非得吃的苦中苦,人的最终目标是否真的需要追求人上人,为何不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位留学生可能是深受这句话影响,却殊不知此观念在发达国家缺乏市场,这个曾经在网上盛传的小插曲,事情原委几何不得而知,不过其充分说明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阶层背景中人对这句话理解有差异,在中国这句话多是用来激励人们的,在国外看来并非善言。作为父母,多半是不愿意子女吃的苦中苦,不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充分表明多希望子女成为人上人,不过教师们经常耳提面命的灌输这句话,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考得好成绩,唐代文学大家韩愈劝学时便讲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晚唐文人杜荀鹤劝学时说少年辛苦终生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凡是劝学时,都不忘苦字。

吃苦,即承受痛苦或经历艰苦,每个时代中人对吃苦概念的理解会有所差异,但都将归结于生活上的艰难不容易,如上世纪物质困乏年代,吃苦多半是体力艰苦上劳作,到了21世纪物质丰盛时期,多数人已经逐步摆脱了体能的辛苦劳作,人们生活中的苦多半是心理层面的。何为吃苦,很多时候普通人吃苦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生活困顿贫穷,而真正吃苦参考“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说法,则比较有代表意义,即真正的吃苦是为了聚焦一个宏伟目标或一个高远的梦想而持之以恒的奋斗过程,它的本质犹如接受上天安排的“大任”而苦心志。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是,几千年人类文明进程史上,处于社会基层的大多数人却无时无刻的经受贫穷之苦,哪怕是处于盛世社会的当代,依然还有许多人处于贫困之中,经历为提高物质条件而努力奋斗的苦,城市里面的城中村和旧棚区,依然聚集了领微薄薪水而活的农民工,甚至有些区域的生存条件堪比国外的贫民窟。科技的进步,今日的绝对的贫穷逐步减少了,很少有人会因承受饿肚子的苦,甚至未来会彻底解决绝对贫困,但是相对的贫穷而从未有实质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促进人们更加努力的奋斗,然而这些攀比也徒增了人们心理之苦。

人生在世,需要经历各式各样的苦,最大的苦应是躯体承受的疾病痛苦,人在医院时,这种感觉自是会深有感触,为了缓和疾病带来的痛苦,而且疾病之苦是多数苦的源头,更为可悲的是,疾病之苦是任何人及动物都要面对的,其次便是心理上的苦,欲求不得或者拼尽全力想要而无法获得的心理感受之苦,现代生活快节奏下的背景下,抑郁症和焦虑症频发便是人们要经历心理之苦的最佳证明,而且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心理问题的人们越来越年轻化,物质上及体力劳作方面的苦,即贫困之苦,就今日的社会条件来看,应该是比较轻的苦,不过很多基层平民百姓,往往是因为贫困之苦而催生了心理之苦,甚至因贫困之苦恶化衍生出疾病之苦。人生的苦,无关妇幼老少,不分古今中外,它往往是人生悲剧的导火索,自然也是文学中常有的主题,诗词中描写人生苦的诗句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层面的居多,唐代诗人罗隐名篇《蜂》是反映普通百姓经历辛苦却无法享受甜的社会现实,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首怀古曲,反映任何时代最不容易的都是基层老百姓。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