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诗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章《巷》(1 / 5)

作品:《诗相

巷,不起眼的小而窄的街道,故有大街小巷之说,小时候认识的巷子,是两座青砖石瓦的马头墙民房之间的路,走出乡镇时,认识的巷子是城里面房子与房子间的小路,到了大学所在的城市,首次认识到还有“里”的叫法,透过电视节目还有知道北京有“胡同”的叫法,上海有叫“里弄”的叫法,而广州常用街坊。在诗词中,有两个巷子比较出名,分别是位于南京秦淮河旁的乌衣巷,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出名的巷,名气多半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有关,其次是位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闻名于两个世家化解争地纠纷的典故,这两个巷子皆有诗一首,且寓意深刻,值得品读一番。

乌衣巷位于南京夫子庙南,在三国时期,是东吴军队营房所在地,东晋南迁至南京建都后,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宅第,如同刘禹锡诗中所言的王谢两家,分别为当时的政治家王导、王羲之家族和谢灵运、谢安家族。当时居住在乌衣巷的大人物可远不止王谢两家,汉人王朝东晋被迫南迁以后,众多世家大族皆居巷中,只不过王谢两家最具有代表性,历史名气也是首屈一指,王家的王羲之名气最为响亮,他的《兰亭集序》书法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了解古代战争史的,则对谢安不会陌生,作为东晋王朝的主帅,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了北方强敌,因坐镇后方指挥而创造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俗语。乌衣巷曾一度被毁坏,尤其是在唐朝时期,刘禹锡来到乌衣巷所在地时,已是一片废墟所在地,故有感而发写出这首《乌衣巷》,到宋代时期,民殷物丰之后,金陵古城的发展得到了恢复,昔日繁华的乌衣巷逐渐恢复活力,重建了王谢家的建筑,新时代的乌衣巷没有了昔日里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之的是旅游观光客的纷至沓来。《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组诗的一个,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另外有一首《石头城》知名度则次之,石头城也即昔日的金陵今日的南京,文人墨客的南京离不开秦淮河,而乌衣巷又在秦淮河边上,靠近朱雀桥边,现在被化零为整列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尽管这里不再是世家大族的专属地,但是此地的繁花似锦和灯红酒绿依旧。

《乌衣巷》

(唐)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