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诗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六章《酬》(1 / 5)

作品:《诗相

人的社会属性注定人们需要群居而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需要开展人际交往,因而人际交往是亘古未变的社会准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可以促进自我的认识、求同存异获取自身所需。在古装武侠电视剧中,常有“以武会友”的说辞,也即切磋武艺来进行沟通交流,还有比武招亲之说,好比现在大城市的剩男剩女通过相亲交友,本质上也就建立人际关系中的婚姻关系的一种途径。在以武会友之余,三百六十行发展出来的以诗会友、以歌会友等,在千奇百态交友的平台展现才华用以吸引欣赏自己的朋友,以达到交友的目标,因此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是需要靠吸引力的,有被人家欣赏的特质优点。在诗词大放光芒的唐代,以诗交友自是士大夫阶层常见的人际交往方式,因此可见唐诗中有很多酬赠诗,从小就学过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便是典型的赠诗,酬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的赠酬诗,可以是人际交往中单向流动的关系,像李白的赠诗便无汪伦的酬诗,它们也可以是闭合的,就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丛诗题中便可知道,是对乐天(白居易)赠诗的回应之作。

唐代赠酬诗,不仅仅是诗人以诗会友的交际方式,更是以诗明志的一种形式,更是有请求多多关照的委婉做法,它的目的不尽相同,如李白的这首《赠汪伦》便蕴含了作者表达感谢之意,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除了表达感谢之意外还蕴含了作者明志的意图,如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望洞庭赠张丞相》则是请求上位者多多关照之意。在唐诗中,赠诗往往容易比酬诗出现经典语句,如在赠诗篇目中介绍的几首赠诗,都有传世甚广的经典名言,如杜甫《赠花卿卿》中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崔郊《赠去婢》中的“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罗隐《赠妓云英》中的“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等。这些诗篇无一例外都没有酬诗,或许赠予的对象未能创作出诗句,也或许是无法进行酬答作诗。酬答诗中,出现旷世名句的当属刘禹锡回馈给白居易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因为扬州初逢席上的见赠,他们相见恨晚,晚年成为至交,此后他们很是喜欢赠酬诗篇,不过刘禹锡的酬诗质量都胜过白居易,我们所熟悉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经典名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便是酬答白居易时创作出来的。

同年的刘禹锡和白居易,首次相逢是在扬州,这时的他们已经年过半百,在古代算是晚年交友了,当然他们这次会友后的二十年,持续保持着亲密关系,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关系,人际交往时,往往是年少时结交的朋友才可谓之朋友,晚年的他们并称“刘白”,一度“白唱刘和”,自是唐代诗坛中凤毛麟角般的存在。白居易曾写过一篇散文谓之《刘白唱和集解》,可见他们两个是经常唱和写作诗篇的,集解,也就是白居易对他们所创作的赠酬诗汇集起来出版时写的序言,提到收录了两人唱和的诗篇138首,138首诗对于诗王白居易和诗豪刘禹锡来说,只是他们创作诗篇的九牛一毛,但是对于两人唱和而言,不可不谓多。白居易的诗作成就主要是中青年时期,而刘禹锡是始终坚持积极向上心态的,故而晚年成为至交的他们,唱和的诗篇也即他们互写的赠酬诗,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酬乐天咏老见示》在诗作质量上和精神层面的表达上,显然更值得后世的称赞。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