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 217 章(1 / 4)

作品:《晚清女商(大清药丸)

天下没有白给的午餐。对付这等奸猾之徒林玉婵已经有充分的经验。他越是大方,她越该警惕。

“给个数。”

苏敏官低低一笑,另一只手解开她胸前一颗琵琶扣,肆无忌惮探进去。指节轻抵她皮肤,感到一颗跳动剧烈的心脏。

林玉婵打个激灵,扬起巴掌作势扇他。

被他抽出衣襟内袋小荷包,打开来数数,里头十块零钱。

“那么,公平交易。”苏敏官取了银币,放开她,转身藏住脸上绯云,微笑道,“银元十块,算是转让费。”

品牌是他家祖传的没错。换成他老祖老爹,宁可丢了命,都不肯丢这个名。

然而家门不幸,这位敏官三世天生往歪了长,对于祖传的东西,从来都是弃如敝屣,拿着都嫌烫手。

今日废物利用,十块钱就当润笔费。

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阴谋和算计。纯粹是兴之所至,好像给她一块糖。

墨迹干透,林玉婵伸出食指尖,轻点“兴瑞”两个字,仿佛触到历史的尘埃。

她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广州港。那时还没有鸦片战争,没有条约开埠。人们按照旧秩序,井然有序地重复着千年前的生活。垄断外贸的十三行官商是唯一获准和外夷交往的一批人。他们就是这个帝国伸得最远的触角。

那时候,十三行会馆还没有被大火烧尽,整齐的门廊上插着万国旗。一艘艘巨型帆船缓缓入港,卸下无数白银,换回一箱箱珍贵的茶。那时候,大清国是唯一一个茶叶出口国。红毛水手们呵护地捧着那些木箱,仿佛捧着全世界最贵重的的珠宝。

在那些木箱侧面,一排排,一列列,都印着“兴瑞”两个字。

外国人不明白它的意义,然而单凭这两个字的形状,就能让他们嗅到财富的味道,让他们趋之若鹜,从舒适的庄园和城堡出发,驶入险恶的黑色海洋,踏上前途未卜的征程……

她这时才真正反应过来,轻声尖叫,扑到苏敏官怀里,小小的跳起来。

“我可以用!我可以用!你不要我要!我、我是苏家小寡妇,家门不幸,家业全靠我发扬光大哈哈哈……”

她胡言乱语一阵,珍而重之地将宣纸卷好,转身开门,打算跟员工们宣布这个天降大饼。

苏敏官按住这个乱跳乱蹿的小爆竹,提醒:“扣子。”

她低头,脸色激红,手忙脚乱把敞开的衣襟系回去。

一停顿的工夫,被他一把揽回去。

“还真就十元钱打发我?”他又好气又好笑,故意磨牙,“连个谢字也没有?”

林玉婵腆着脸说:“我这是帮你甩掉历史包袱……唔……”

被他轻轻咬住嘴唇,轻车熟路,把那个“谢”字讨了回来。

“兴瑞的牌子不许砸了。”他压着逐渐深重的呼吸,沉沉的声音在她耳边研磨,“做得不好,我有权收回。”

林玉婵听着这句似曾相识的嘱托,蓦然想起容闳,气得拧他后背,感觉自己就是个品牌托孤专业户,大清茶界第一工具人。

她气喘吁吁回敬:“公平交易,买定离手,你管不着……”

“我们家一无是处,就这一样东西还拿得出手。”苏敏官咬她耳珠,“你舍得,你就砸。”

她甩头:“那还随随便便的给我?”

她不走心地怼了一句,倏然意识到什么,头脑轰隆隆的发热,仿佛千万根琴弦在她耳边撩拨。

富可敌国的外贸巨擘早已分崩离析。苏家仅剩的一点商业价值,都在这两个字上。

他沉着气,怀着一腔奇特的执拗,一直在耐心等着。等了两年多,直到她把茶叶做得稍微像样,勉强配得上这个百年的招牌。

她忽然想问,我何德何能呢?

苏敏官克制地占了她一点便宜,抽回手,又低声笑,亲下她额头,回答了她上一句话。

“因为你能做得比我好。林姑娘,别让我失望。”

---------------------

“机制茶,来来,尝个新鲜。”

宝顺洋行见习买办郑观应,今年包揽好几种大宗商品。在茶货市场上,又见到了这个心雄胆大的姑娘。

快一年过去,小姑娘翅膀更硬,居然直接找到他办公室,依然让他一看见就头疼。

郑观应摩挲腰间的太极鱼护身符,困惑地心想,她怎么还没破产呢?

不仅没破产。近来异军突起的那个什么“商会”,貌似有她一份。郑观应此时名下已有好几家店铺,他想,哪天派个掌柜去入会,打探一下她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不过她带来的茶看起来挺不错。郑观应有业绩目标在身,也就耐着性子,尝了一口。

跟那大名鼎鼎的博雅精制茶相比,的确有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