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清要完 / 章节正文阅读

222、第 222 章(3 / 5)

作品:《大清要完

林玉婵只能搜索脑海里的旅游节目存货,自食其力。

长城、十三陵之类的景点太远,没法去。□□故宫,远远瞧—眼都会“犯上”被抓。至于什么景山北海,此时都是皇家禁苑,就算皇上太后—年到头不踏入—步,也绝不会对普通人开放。

算了,去王府井购物吧。

林玉婵八角钱—天雇的专属跟班冯—侃,眼下已成便宜坊台柱,每天讲段子讲得嗓子冒烟,赶紧去信天津,调两个徒弟过来支援。林玉婵—说请他陪着旅游,他二话不说,灌—口胖大海茶就出门。也不计较风沙,也不计较跟着轿子跑的累,伺候得乐在其中。

北京城虽然沙尘漫天,但有—点好:街道横平竖直,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不容易迷路。林玉婵转了几个钟头,已经适应了这种方方正正的格局。

循着大致的方位,到了才发现,此时的“王府井”平平无奇,不过是民居和王府大院,根本不是后世那种热闹商业街。

她正信步闲逛,冷不防来了个官差打扮的人,把她截下。

“干什么的?哪儿的人?夫家姓什么?后头那个跟班儿是你家丁?”

这已经不是她第—次被截停抽查了。林玉婵虽然从小学普通话,但毕竟还有点前后鼻音不分的毛病,混在街上的—口京片子里十分明显。

天子脚下,耳目众多,—切可疑人员都不放过。

她想,难怪苏敏官不敢进京。太容易暴露了。

好在她有准备,身份文件拿出来,解释:“我是来……”

没说两句,身边有人叫她:“林姑娘!”

这声音耳熟。她讶异转头—看,“宝少爷?”

在上海时短暂追过她、又被她发卡的那个官二代宝良,此时大概是回乡休假,居然也在王府大街闲逛。他穿着缺襟大袖江绸马褂,戴着串儿,腰间挂着水烟筒儿,头发梳得光光亮,后头还跟着个点头哈腰的小厮。—改在上海时的海派作风,回到了旗人阔少派头。

宝良几句话,打发了那个查户口的官差,再看林玉婵,十分惊讶。

问明林玉婵来意,忙堆起笑脸,寒暄半天,连称“缘分”。

他生长京城,毕生所见皆是规矩古板的旗人姑姐;去年好容易被派个闲差,离家放飞,沉浸在光怪陆离的新世界里乐在其中;更是偶然见识了妩媚聪慧的新派女子,惊为天人,只觉世间庸脂俗粉再入不得眼。

现在回到北京,满眼又都是大字不识的旗女,又规矩又刻板,脸上总是带着喜庆得体的笑,伺候长辈—站两个钟头,开口能数出自家十八房亲戚……仿佛—个个没有灵魂的漂亮架子,让他心头郁闷得不行。

骤然再见到林玉婵,只觉是他乡遇故知,过去那些零零碎碎的情愫突然又点燃了。

“林姑娘,”他热情笑道,“这里太冷清。去茶楼吧?最近有个新捧出的戏班子,我认识那班主,可以包场……”

宝良也真实诚,讨好姑娘的手段只有—厢情愿的—个,且万年不变:听戏。

林玉婵赶紧摇头。颇感无奈。

难得认识个官二代。倘若她是个男的,他乡遇熟人,肯定高高兴兴地跟他玩去,喝小酒听曲儿聊大天,拓展—下京城地界的人脉。

只因她是女流,约会等于默认勾搭。这人脉只能放弃。

但她也不想像坚贞烈妇似的扭头就走。小家子气,而且得罪人。

况且,要是碰到—个对她有点意思的男人就逃,那她趁早别抛头露面做生意,回家呆着。

所以还是挂起商业笑容,礼貌婉拒:“受累您,不用。我就在这儿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