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265、显德的最后一年(2 / 2)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你二姐回去了吗。”晚上吃饭后,院子里下着雪,史从云难得悠闲,抱着符六妹说话,外面的小亭里,几个女人正在斗地主,烤着火看着雪斗地主叫风花雪月,要史从云看,那是脑子有毛病,她们都让周宪带坏了。

两个老婆无情的抛弃了他,带着侍女斗地主。这就是婚后男人的生活,有时候在老婆眼里,男人还没打麻将重要。

只有乖巧的六妹愿意陪他。

这年头也没什么太好的娱乐手段,除了做点传宗接代的大事,像史从云教她们的打牌这样的活动已经无限吸引人了。

周宪更是精通这些,她不仅琴棋书画,各种棋牌也很厉害,教会她斗地主之后,立即就成了其中高手和领头羊。

符六靠在他胸口点头,“二姐好可怜,她是身不由己留在京城的,当初父亲让她来京城,是为了让她入宫,后来官家南征北战,根本没有心思,之后几年身体也不好,这件事就一直拖着。

现在官家不在了,二姐年纪又大了........”

符六说得伤感,史从云倒不以为然,二十五周岁,不大呢,况且符家的家世摆在那,如果公开招婿,别说二十五,五十二都一堆人抢着要娶。

“魏王府也不远,平时有空你可以多过去走动。”史从云说,以前他不敢太让符六去魏王府,他自己去都要十分小心,因为聪明人都知道符二符金环是给皇帝准备的。

史从云也怕自己老婆不小心让皇帝看上了,男人是最了解男人的,再正经的男人只要他没毛病,也经不住诱惑。

现在就没那么多顾虑了,让老婆整天窝在家里对她不好,外出旅游这年头又没那么安全,去魏王府走走也好。

符六点点头,“那夫君带我去。”

“你想去就自己去,叫几个护院送你去就成。”史从云道。“有我在,大梁城肯定安全。”

符六这才点点头。

比起江南长大的周宪,河北长大的符六是缺乏安全感的,哪怕在大梁城中。

因为这几十年来,河北的战乱几乎就没停过,她也知道大梁城并不安全。

“往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史从云安慰她,将她好好搂在怀来,“我些年厮杀,就是想着咱们能安享晚年,我们的子孙不用像我们一样担惊受怕。”

“夫君......”

史从云轻抚她的脊背以示安慰,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是很难体会那种不安和焦躁的,隔三差五就打仗,死人家常便饭,经常饿殍满地,人作军粮。

唐朝名义上有国祚二百八十九年,但自安史之乱后,中晚唐开始兵戈不断,打仗吃人是常事,其实就是一种节度使做大,中央难以控制地方的情况。

作为继承唐朝之后的宋,就非常重视削弱武将权力,打压武将,甚至到变态的地步,从而走向另一条路。

回想起来不由感慨,但并非谁能左右的,而是后人对唐中晚期、五代十国数十年来这接近两百年历史教训的反思和纠错,当时的人们不可能游离于历史事实之外,这是大环境造就的选择。

“现在你们要好好享受,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其它事不用去想,不用去操心,你也可以跟着你周姐姐她们打牌,下棋,好好玩就成。

不然为夫的努力,我在外面打仗就毫无意义了。”史从云安慰她,比起江南来不知兵祸的周宪,符六刚好反过来,她心里充满不安,没有安全感。

想想也是,她从小到大这几十年,河边经历多少大战了,小的不说,契丹入侵,节度使叛乱,豪强争斗,改朝换代,河北基本就没消停过,死人家常便饭,打仗从来没停。

听他这么说,一向乖巧的符六突然泪眼朦胧,趴在他胸口小声哭泣起来。

“怎么还哭了。”

“不知道......”她摇摇小脑袋,又往他怀中拱了拱,“就是听了夫君的话,想哭。”

“想哭就哭吧,是那些苦太深了,在心里抹不去吧。”史从云感慨,符六家在河北,父亲是节度使还如此担惊受怕,何况是普通百姓呢,平常朝代人们说风调雨顺的年就是好年头,但唐末以来对于河北的百姓,应该说不打仗的年就是好年头。

中国的农耕民族创造的文化有两个历史节点,一个在西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让卫青重创匈奴,夺回河套之后,朝堂上发生巨大争论,很多官员表示既然已经教训了匈奴人,就该停止战争,不用赶尽杀绝,咱们继续过日子就成了。

那是第一次对整个民族命运的选择,汉武帝力排众议,一改往日农耕民族的作风,选择继续扩张。

之后接连拿下后世河西走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云南,贵州,海南,朝鲜北部,宁夏等多地纳入版图,设立郡县,将秦朝版图扩大一倍之多,武帝死后,他向外扩张的精神和政策并没有停止。

之后汉朝延续扩张,完全控制西域,直接延伸到帕米尔高原以西。

自汉武开始,之后的汉唐上千年都是这种扩张的延续,这对一个农耕民族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随扩张而来的就是开放,比如汉朝末期朝廷的其它各族军队甚至比汉族军队更多,多达数十万,唐朝的将帅中也有不少外族,这个事情,大家对所谓的民族身份,华夷之辨并没有那么敏感,因为汉唐足够强大。

直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另一个历史转折点。

安史之乱后,朝廷政策开始逐渐转向保守,排外,因为安史之乱的教训太过惨痛,之后的宋就是对这一态度的延续。

但地理已经决定了中国农耕区天然的被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三大游牧区c形包围,而且陆地连接,不像汉武帝那样往外扩张打破封锁就只有被困农耕区,不断被消耗围攻。

其实想想也很奇妙,如果当初在报复匈奴完成报仇之后,汉武帝听从大臣的建议放弃继续进攻,没有打通河西走廊,没有凿穿c形包围,那历史肯定又是另一种走向。

在三大游牧区夹攻之下的农耕区将更加难以生存,或许像魏晋南北朝,或许像南宋,元朝。

历史就是这样,中国地理注定农耕区是难突围的,所以像汉朝、唐初那样从农耕区杀出去的农耕文明就令人印象深刻。

史从云抱着六妹,心已经飘的很远。

不知不觉又一年冬天来了,禁军一个月的休息期也要结束,和史从云以及符皇后的忧心不同,刚刚大败契丹,俘斩五万,擒获南院大王,之后得到封赏的周国禁军和子民正士气旺盛,上下一心,很多人都踊跃参军。

前景是好的,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

不过说起辽国之战,有件事很令史从云窝火,他当初撤军时给郭廷谓交代,让他“用萧思温换回董遵诲的母亲和他女儿。”

但他忽略了一天,那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

他当时走得匆匆,就这么交代了,结果郭廷谓没有理解他话的意思,在郭廷谓听着就是“用萧思温换回董遵诲的母亲和她女儿。”

大概郭廷谓也不会想到史从云这么会想要萧思温的女儿,就理解成说的是董遵诲母亲的女儿.......

董遵诲和高怀德都因为这件事对他感激涕零,好几次登门拜访,再三感谢,那既是董遵诲的母亲,也是高怀德的姐姐。

史从云表面笑嘻嘻,心里妈卖批,他主要想要的还是萧思温的女儿啊!但这时也不好去责备郭廷谓。

一来他确实交代得不清不楚,走得匆匆忙忙;

二来郭廷谓也不可能理解他为什么要素未谋面的萧思温的女儿;

三来董遵诲和高怀德都感动成那样了,哭得涕泪纵横,发誓以死效命,以为他为了换回他们的亲人,不惜以辽国南京留守为代价,这时候怎么好戳破呢;

最后按理说这时候的萧燕燕应该就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吧,万一别人怀疑他是个变态可不好........

......

显德最后一年的年关,虽然过得曲折,忙得脚不沾地,但对史从云来说,大致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有好有坏,有无奈有妥协,但总体是有利的......

显德的最后一年,他也干了不少缺德的事,但也没办法,不缺德做不了事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