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64、赵匡义(2 / 3)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只是当下没办法,所以要循序渐进,先南后北,取唐国蜀国之地,让朝廷府库充实。并关中巴蜀,河南河北,齐地江南,整合燕云以南所有兵丁财帛,再与辽国决战,到时天下大势才能明朗,才有机会恢复秦汉故土。

某觉得特别是长江以北千里土地,只要失淮河沿线州,他们肯定守不住,那可是富得流油的好地方。”老赵说得口干舌燥,端起手边的酒喝了一大口。

史从云听着眼前一亮,连忙奉承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哈哈哈哈,云哥儿过奖了。”赵匡胤也爽朗一笑。

史从云心里想的其实不是老赵说得有多好,而是他想到一个能吸引官家注意的法子,那就是辛弃疾写的《美芹十论》、《九议》。

他当然记不得这十论、九议的全部和细节,但他知道其中辛弃疾提出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也被后世无数战争史证明正确的,那就是“守江必守淮”。

简单归纳就是:长江防线是守不住的,南北交兵,南方能据守的主要是淮河防线。

反之,如果北方国家进攻,只要突破淮河防线,南方的国家就等于慢性死亡了。

这其中理由分析史从云大体记得清楚,还有后世历史学家从地理板块角度上的分析。

史从云心里一喜,他记得官家早想收拾南唐,只怕打后蜀也是为去除后顾之忧,为打南唐做准备吧。

如果他这时候上个“守江必守淮”的高论,说不定能入官家法眼啊!

要是没老赵说起,他都想不到这茬。

史从云高兴啊,叫老赵都更亲热了,赵匡胤不知道他为啥这么高兴,还以为是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之类的情谊,两人说得更热烈了。

倒是一旁的赵匡义,他没什么战争经验,两人说话又插不上嘴,好几次张嘴想说话没说上。

赵匡胤只顾说话也没注意,和他畅谈不止,慢慢的赵匡义面色阴郁起来,微微低头,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什么。

下午,送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两离开后,史从云急匆匆去后院找赵侍剑。

想法和道理他说得出来,但落实成文字文章,遣词造句的活还需要赵侍剑这样的专业人士。

小姑娘还在生他的气,一句话不说,没办法,他只好哄人,毕竟要人帮忙嘛,大不了写好了再骂回去。

......

晚上,仔细回想白天与赵家兄弟两的见面,越发确定那个三弟赵匡义应该就是赵光义了,以后的宋太宗。

说实话,赵匡胤他下意识就觉得这人牛逼,好相处,如果不是他知道老赵会篡位,到时老爹可能危险,两人很可能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可那白白净净的赵匡义他却没一点好感,无论是接触后的感觉还是历史上的印象。

要史从云看,赵匡胤是个能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没刘邦或者李世民那样的心狠手辣。

他要是果断点,心狠点,才发现苗头不对就不要想什么迁都,狠下心直接把他弟剁了,让自己儿子继位,往后就没那么多破事。

赵匡义就是那种他哥把饭都喂到他嘴边,他连吃软饭都不会的人。

史从云喜欢挑软柿子捏,但其实这可不是件简单事,而是一种战略智慧,特别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后。

战争是成本极高的危险行为,如果打仗不能回本,那国家只会越打越弱,越打越穷,就算打胜了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