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295、长远考虑(2 / 3)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他心里是想在蜀地试点推行。

何况蜀地在他心里就和当初秦、汉时的地位一样,是国家的后方粮仓钱带,不用打仗,这种地方可不能慢慢让豪强掌控了。

因此他花了好几天了解查看蜀国户部档案,问了小黄花许多问题之后发现现实十分复杂。

首先土地所有权是变动的,时不时会产生变化,还有新的土地会开垦出来,也不如人头好登记。

二是其中操作空间很大,比如一群土地多的约好要避税,完全可以通过频繁的土地交易来避开征税。

三是蜀地情况复杂,山里还有很多官府没法完全控制的山寨村落。

但最重要的还是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限制会导致地方的大地主完全能忽悠住中央,只要敢想,总会有办法。

所以这也是史从云非常反对过度或者极端道德化看问题,做事必须正视人性而不是空谈误国。

天下没什么圣人,不能指望或强求手下的人是圣人,也不要把谁臆想成十全十美的圣人,他们都不犯错,不自私,那根本不可能,除非不是人。

基于这种思维,还没开始做,史从云就想到这些可能。

不过困难也难阻止他的决心,慢慢他也想到个办法。

土地自然可以变更,可以开拓,蜀地全境耕地信息也难以全部掌握,但他可以在成都及其附**原最肥沃的区域实行此政策!也可以在各州成周边最肥沃的土地上试点推行。

至于外围山区里细碎耕地就不去管,照例按人头税收。

至于山里的各种山寨,他们本来就没怎么交税,一直是给多少看心情的状态。

这些肥沃土地是粮食收入的大头,税收大头,还距离城池近,便于清查控制,骗不了人,能快速掌握情况。

如果有人想在其它地方开荒避税,那就让他去开,这样反而加强蜀地开发。

这些事他想好了,也下了决心,便把事情都一一写下来。

而且正好,这时所有蜀地官员被他强行迁走,成都城里的大户大多都是官员,有七八成被抄了家,剩下的瑟瑟发抖,也没能力阻止他。

于是史从云决定等新一批从大梁派来的官员到了之后,自己亲自培训他们,同时也要选一个人坐镇成都,推行他的政策。

当然,这些要一步步来,首先就是丈量蜀地的田地,登记是谁家的,有多少,这些就需要时间,所以没几年是搞不定的。

任何大事都是这样,光叫两句骂两句没用,也不可能速成,做起来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推行。

史从云在脑子里盘算过,这人首先要是亲信,其次要有从政的本事,而且最好是平民出身,或者知道民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