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章节正文阅读

541、直取上京(2 / 3)

作品:《五代河山风月

有人小声问,“宰相,我们冲过去吗”

不过他话的话音越来越低。

“怎么到哪都是秦军”有人抱怨,话里已经带着颤音。

除此之外,再无人说话了,一片死寂。

耶律沙扫视身边诸将,目光所到之处,人人都低下了头,到了这一步他哪会不明白呢。

他已经心力交瘁,面如死灰,如果秦军能到他们的后方,拿下奚王牙帐,要么东面的高勋凶多吉少,要么西面的耶律休哥凶多吉少,无论秦军从何处突破,整个战局已经完全无法挽回。

他长叹口气,看着漫山遍野连绵不绝的秦军旗帜,轻声道:“不会说汉话的赶快临时学两句,我们投降吧。”他记得当初史从云在河东的承诺。

北口村内,史皇帝在一处农户家下榻,前锋大军已经往北追击,而他的预备军则会暂在北口接收战俘和粮草,预计五天之后北上。

他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被押上来的韩德让,这个人比他小一岁,都是刚刚三十出头的壮年人,他的鼎鼎大名史皇帝自然听说过。

不过他思考的当然不是他和萧绰那些八卦小道新闻,而是好奇为什么萧绰会看上一个比她大十二岁的汉人。

见到韩德让问了他一些问题之后史皇帝心里就大致有答案了。

韩德让这人虽然带兵,但身上文质彬彬,博学多识,读过很多儒家经典,对他的问话对答如流,十分有礼,如果不是他脸上满是血污,手臂和肩膀上还有刚包扎过的伤口,只怕很难想他是个带兵打仗的人。

史皇帝问的也不是辽国的军队部署,那些耶律斜轸已经交代得差不多了,他问的是韩德让的家世,上京的风土人情,权力构成等。

问过这些之后,他就明白历史上萧绰为什么对比她大十二岁的这个男人那么“痴情”了。

因为上京汉人的力量很大,而且是自辽国立国之初就很大,耶律阿保机趁唐末大乱掠走的汉人,还有后来随着中原河北打成一锅粥,相较之下辽国却成了一片净土,大量汉人北上避难,之后避难的人源源不断。

他们都是耶律阿保机起家的重要助力,面对契丹各部的封锁和敌视,耶律阿保机能够坚持并且最终翻盘建立辽国,和他手下人口众多分不开,而他在被契丹各部敌视之后,主要靠的就是那些北上的汉人和奚族人等。

所以自建国之后,汉人在辽国都有很大话语权,随着辽国的发展他们的强大文化统治力也表现出来,辽国成为一个崇佛遵儒的国家。

而韩家就是汉人一派的代表,韩德让的爷爷最终做到辽国中书令,他的父亲虽然本事平平,耶律贤上位之后也被封燕王,而韩德让自己更是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那么在丈夫死后,儿子年幼的情况下,萧绰为什么那么依赖韩德让,甚至表现出二人共治天下的状态,理由就不言而喻了,不只是单纯的情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她想借着韩家的力量稳固统治,同时表现出契丹人与汉人共治天下的局面,以来号召国内的汉人为她所用。

不得不说,对于萧绰这个素未谋面却给他留下聪明强干映象的女人,史皇帝多了一些好奇,顺带就问了韩德让一句,“萧绰在上京吗?”

韩德让连点头,很多事他早听说过,包括秦国的天子曾多次向萧思温索要他的女儿萧绰。

对于韩德让,史皇帝也没杀他,萧绰利用他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而史皇帝也有此想法,毕竟上京太远。

不得不承认的是,历史上把羁縻政策利用到极致的帝国必定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他们的羁縻政策有很大的特点就是制造当地的分裂。

英国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某一地区军事胜利之后并不直接控制,而是利用无论宗教也好、民族还是地缘也罢,以各种理由,各种手段让该地区分裂内斗,然后从中挑选一个得一些人心,但不完全得人心的政权去扶持。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利用当地人制衡和镇压当地人,同时将外部矛盾转化为该地区内部矛盾,让他们在内斗中不断消耗。

并在看他们消耗差不多时出手介入,摘取胜利果实,并稳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