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文化主播,关注了!(1 / 2)

作品:《都市:我,极客,靠技术吃饭!

相禹的问题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复。

“甲骨文。”

“青铜器。”

“绢帛。”

“竹简。”

“……”

相禹鼓了鼓掌。

“看来各位观众还是对我们的文化有点了解的。”

“没错,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承载文化的载体也是多种多样。”

“而这里面,竹简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竹简至少伴随我们的文化度过了先秦到魏晋时期,后面才彻底被纸所取代,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竹子溢出的汁水为什么这么有名,就跟竹简有很大的关系。”

相禹举了个例子。

“我们现在的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中来的,有个词语叫做卷帙浩繁,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现在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书很多。”

“但其实这里的卷,原意指的不是书卷,而是编好的竹简。

帙指的则是包裹竹简防止它受潮的布。”

“现在还有一个词叫做杀青,现在它指的是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之类文艺作品的完成。”

“但在历史上杀青的原意,则是指像我们这样烘干竹简,直到竹简中的汗青溢出。”

“你们要知道,古代能有资格用竹简编成书的,那绝对都是旷世巨著,一般人是没这个资格的。”

“所以文天祥才说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因为汗青在古代文人心中代表的是旷世巨著或者史书之类。”

相禹把这个解释了以后,

直播间中观众看着这黑色汁液的目光才纷纷变了。

“这来头是真大啊。”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汗青的意思呢。”

“我们的祖先这么尊敬文化啊,哪怕是跟书沾边的竹子汁液都有这么高的地位。

说实话有点汗颜,我都不看书了现在。”

“唉,我也是,不是主播说出来,真没想到读书。”

“文化主播,让我涨知识了,关注了关注了。”

在科普的时候,相禹已经将竹条都洪好了。

他这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这三十二根竹条的长度,正好可以用来做伞骨以及连接伞面及伞柄的连杆。

他将它们都截下来了一小段。

剩下的部分打磨之后作为伞骨,来承载伞面。

而这些小段上,相禹拿手摇打孔机打出了几个孔放在这备用。

“这些材料的准备工作算是完成了。”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伞柄。”

“伞柄就用一根细长点的竹子,先烘干再打磨。”

相禹迅速做完了这一步。

“不过这样是不是不太好看?”

“竹子打磨以后,就不像木材那样有纹理。”

“竹子是光秃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