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东宫写小说 / 章节正文阅读

46、《穷书生种田》成书发售(1 / 2)

作品:《我在东宫写小说

周承弋的目光被样书的封面吸引了,不是《长安》杂志第一期的水墨工笔,也不同于《狐梦》成书那样朴实无华的纯色上印刷漂亮的板写,而是实实在在一副上了色的版画。

画中穿着青色长衫的书生正一边啃面饼,一边低头看着一本名叫《急救医学手册》的书,背后是一点残阳映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构成一副深秋盛景。

整张图的色调都偏暖,线条并不锋利,即便是秋色山水也不显凄凉,反倒让人见之油然生出一种“冬天快要来了,春天也不远了”的感觉,画风充满了积极向上。

若非其中有一处地方墨晕了一些,封面背部仔细摸索还能感觉到翻印时遗留的凹凸不平,周承弋第一时间还真判断不了这是版画,而不是工笔重彩。

由此可见雕版的师父技艺之精湛。

说起来这还是周承弋第一次看到版画,颇有些稀奇的将其拿在手里反复的看了许久,他又随意的翻了几页,发现这二十万字的一册书里面的版画插画竟然有数十张之多。

版画是连环画的前身,其起源暂且不可考,周承弋也不曾特意了解过这方面,将自己薄弱的历史知识和原主的记忆相结合得知,最早在唐朝时期便在民间有流传,多用于佛教。

到了如今,版画的用途就广泛了起来,还分出了不少流派,也会用于做戏文、话本等插画。

但像《穷书生种田》这样一册书用超过十来张,还都是彩版的,那是现在最火的连环画《十三娘》都不敢想的奢侈。

毕竟版画成本高耗工又长,彩版更是上色工序复杂,套印工序更复杂,一个不当心就会因为使用过多或操作不当,而造成毁版或者糊墨印出废品的情况。

这无形之中就将印刷成本抬了上去。

《狐梦》因为两卷印一册,所以定价远在市价之上;而《穷书生种田》本来第一册书二十万的字数,就是《狐梦》上册字数的一倍有余,价格只会比前者高,现在又投入了大量的彩版画……

周承弋现在严重怀疑,符谦到底能不能把成本价收回来。

不过多想无益,稿子都已经给了,赚还是亏这都得符谦自己承担。

周承弋将样书放到一旁,先是拆开了信。

果然开头又是通篇的彩虹屁。

他已经习以为常的将其屏蔽,一目十行的提炼出信中的两条重要讯息:

一是《穷书生种田》成书上架时间定在四月中旬左右,将在萧国辖地内数百书坊同步开售,也不知道他从哪找到的这么多同行合作;二则是关于他稿费的账目明细,已经做成了账本连同票据之类的一并寄了过来。

周承弋虽然奇怪符谦居然不等《长安副刊》连载完就上架成书,不过他的注意力还是都放在后面那一条内容上。

他打开账本翻看,发现上面精确到一个铜板的支出去向都记得清清楚楚,也如他所说的,都用在了教育上,除了维持幼学和女学的运营外,还包括资助贫困却优秀的学生。

符谦在信中是如此写的:“某承先生之愿,望天下只能盼天外来物的江海潮都能不被埋没,虽不若蓝面神奇,亦能做踏脚台阶助雄鹰展翅,翱翔于九天之际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杜冰箬了,这位寒门出身的太学学子,从偏远贫苦的州县而来,进京赶考的一路可以说是过的十分艰辛,饿肚子那是常有的事。

直到被沈太师看重拜入其门下,才不至于和一位同乡一样连书都读不起,堂堂一个功名傍身的书生只能去做账房先生,结果还碰上不做人的东家,差点就只能全家去跳护城河。

但沈太师桃李满天下,穷困潦倒着不多不少正有那么七八个,这些人的读书费用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自然是不可能再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

杜冰箬很有上进心,但奈何时运不济。

他当初以杜康的笔名写下了那篇悬疑之作不温不火,后来赵家楼对这种题材就收紧了,他的稿子改了数遍都不得过,遂只能靠着吃不丰实的老本过日子,还受过叶疏朗这位同门师兄的救济。

沈太师在知道有这个资助计划之后,特意找上门问过符谦对被资助者是否有年龄之类的要求。

符谦道,“寒门难出贵子,只要确实是优秀,不论什么出身,我想四公子都愿意给他这个机会的。也不要求回报什么,若是有心,来幼学教两年书便可。”

然而杜冰箬一口拒绝,“杜生衣能蔽体,屋不漏雨,无父母亲辈需要赡养,也无妻子儿女,虽然过的清贫些,却哪里算的上什么寒门。”

遂只同意去幼学教书,而将此机会推给了那位为了养家糊口做账房先生的同乡徐开。

巧的是,那徐开竟然就是长安书坊那位账房。

符谦都被这个巧合逗笑了。

他是知道上任书坊的东家是个混账东西,亏了本还叫掌柜的和账房补贴,他接手之前,这两人求助无门都绝望的打算到前东家门前自刎,以求个公道了。

徐开本来都已经绝了再读书的念头,被这好事砸懵了,他用力掐了掐大腿,当即跳起三尺高。

“这是真的?竟不是我在做梦?”他激动的红了眼睛。

“自然是真的,我可是同四公子发过誓了。”符谦说着特意将自己写给四公子的信中原话说了一遍,并将资助的表格交给他,指了指上面盖好的自己的私印,戏谑的道,“你且仔细瞧瞧,可有造假?”

徐开捧着那张薄薄的纸仿若捧了什么绝世珍宝,张口欲言却泣不成声。

“小公爷与四公子两位恩人的蓝面之助,徐开此生不忘,只能做犬马效力报答一二!”他哽咽着抱拳鞠躬,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后人便用“蓝面之助”形容得遇贵人,同形容人有骨气的“琉璃玉骨”作为成语流传甚广。

周承弋没有神通广大到能探听后世如何,他此时正对着账本心中感慨,“符谦这人为了赚钱手段频出的让人直呼奸商,但商德真的没得说。”

最起码从他手里出来的商品,不会让人觉得不值,也绝对不赚昧良心的钱。

就真的活该人家有钱。

这么想着,周承弋勉为其难的就将信里刻意被他忽视的催稿言语捡了回来,打开抽屉拿出了里面的存稿。

这些日子他虽然主写《江湖都是我的传说》,但也没有忽视《穷书生种田》,每天都会写三千到五千字,从第一批存稿交出去到现在已经有近三个月时间了,这存稿数量可以说是相当可观了。

周承弋一次性都没能把它全拿完,厚厚摞在一起翻看了一下,最终还是从兑换平台上线的剧情开始将其拆分。

养殖和种植这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比第一册字数还要多出小五万,不管是做一册发售,还是分两册,字数都是允许的。

《穷书生种田》全本剧情也宣告走完了一半。

周承弋不仅将符谦要的存稿打包好了,也将《江湖都是我的传说》第一卷蛟龙地宫的全部稿件打包。

赵家楼和长安书坊不一样,在《长安朝报》没改版之前,他们连名人名篇都很少刊载,更别说通俗小说了,到他们手里的稿子都是直接做成成书发售,也不会像长安书坊那样搞宣传营销。

不过做成册之后,《长安朝报》也拓展了内容宽度,接收子固的那篇偷生卷分析文章就是试水,效果确实不错,便也相应的增加了其他栏目。

周承弋的马甲文将成为在上面连载的第一部通俗小说。

因为是七天一刊,赵家楼总编纂大抵是怕他拖稿,所以要求他先给出四期以上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