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东宫写小说 / 章节正文阅读

63、《永成辞典》(1 / 3)

作品:《我在东宫写小说

周承弋会注意到这份奏章,是因为上面写了“鸿蒙教”三个字。

自从上回出宫抓了那个骗人道士之后,周承弋有意识的让身边人调查长安及周边城市的传教情况,这鸿蒙教便是其中之一。

周承弋拨开遮挡一目十行的看下去,才知道这个鸿蒙教便是传播“天罚暴萧”言论的那个□□。

此教只在长安周边传教,教众不多却很是虔诚,对萧国仇视感非常之高。

“父皇您这是得罪什么人了吧?”周承弋看着上面反萧、仇恨周皇室、“萧国要亡了”的种种言论,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这群人这么颠倒是非黑白,怎么还不将其捉拿下狱?”

“狡兔纵有三窟,这些人滑的如同泥鳅,又如何能轻易叫人捉住。”

皇帝说起他们眼中也闪过厌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十二年前就清缴了一番,销声匿迹许久,一有机会就又冒出来了。”

周承弋听到这敏感的年份,又看了看这鸿蒙教的教义,迟疑道,“这鸿蒙教该不会是——”

皇帝点了点头,肯定道,“便是前朝遗留的那些余孽。”

周承弋:“……他们主子都没了,怎么还这么活跃?”这么有毅力干什么不行,非要搞复国。

根据周承弋的了解,前朝一共不足两百年,历经七位国君,前头三位命长的直接占一半,从开国到盛世,然后就开始后继无力,一直到亡国的后一百年,那真不是简简单单一句拉胯可以点评的。

国君昏庸无能,国政太监权臣把控,还有后宫干政,皇帝成了傀儡,随后群雄割据,一年少说有二三十次小规模起义……真是有东汉末年之乱,又有宋朝国力之羸弱。

占据着中原广阔的土地,有着庞大繁盛的人口,却谁也打不过,只能卖先祖打下的江山求以苟活,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个弹丸之地。

周承弋完全不知道这么……的国家,怎么这么多人想要光复呢?

虽然萧国也出了先帝这么一个将好牌拆稀巴烂的昏君,但他便宜爹接手之后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按照对历朝历代国运的推演,如今正是萧国中兴之时。

“《太平广记》上讲:‘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些人真有意思,生在太平盛世,却非要闹出些乱子来,乱世来了,也大抵轮不到他们光复,只是给他们做踏板,令百姓劳苦。”

“怎么想的?”周承弋撇了撇嘴,是真不明白这些人怎么想的。

“兴许,便是觉得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皇帝这话说的意味深长。

周承弋警觉,“有人将房观彦的身份泄露出去了?”

皇帝不置可否,只道了句,“待到沧州事情了了,朝中腾开手,必然叫他们再也蹦跶不起来。”

此话题就此打止。

萧国兴盛已然是大势所趋,周承弋看这个“鸿蒙教”也像是看跳梁小丑,在嘴里转了一圈便抛出脑海不再理会。

相比起来,还是尽快开展扫盲教育更重要一些。

皇帝这边派了太医院的御医常驻长安书坊,将《穷书生种田》中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全部提炼出来加以完善,加紧出一本《防疫手册》印刷五百万册。

没错,就是这么一个惊人的五百万册的数字,而且为了推广,还是皇帝从国库拨钱,低价甚至免费发放给百姓。

且皇帝的意思,这五百万册还可能只是第一波,后续肯定是要加印,力图发放到每一个人手中去。

赵家楼虽然背靠皇室,但盈亏自负,印刷房并不大,别说五百万册,能吃下一层都是勉强,更别说还有《长安朝报》和《每日新闻》这两样绝对不能停的报纸。

最后是符谦接下了这数额巨大的单子,执扇轻摇,温和的笑容之下是矜贵的傲气,“我长安书坊有着整个长安乃至萧国最大的印刷房,若是我都吃不下,那么长安不会再有任何人能吃下。”

“给我半月时间,若是半月内这手册无法上市,长安书坊关门大吉。”符谦立下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