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东宫写小说 / 章节正文阅读

79、新书大纲(1 / 3)

作品:《我在东宫写小说

何为卧底?

潜入敌方内部埋伏下来为我方传递消息的内应便叫做卧底,也称作间谍、细作。

隆平十二年,自波斯而起的天魔教在西域崛起一路传至中原,声势十分浩大,而他们手中掌握着一名为阿芙蓉的水烟,传其有“飘飘欲仙无痛无灾”之能,凡是吸食此水烟之人都盛赞不已,并言之“与阿芙蓉比,其他烟草皆不过是地上草芥”,自此阿芙蓉在中原盛行。

也传至宫中,宠妃因自幼患有痛疾而时常食用,染上此瘾数年之后,面黄肌瘦脱了相,不但不吸便浑身无力,手脚发寒发抖,人也会变得暴躁,有癫狂之状,涎水不止,为了吸食其物而不择手段。

隆平帝命人将她收押冷宫戴上镣铐监视其戒烟,却不想其竟在犯瘾之时自残而亡。

原来这阿芙蓉根本不是什么烟草,而是由一种名叫罂粟的东西炼制出来的,能够叫人上瘾,一旦停下,身体之中便似有万蚁啃噬,宛如附骨之疽。

很有晋朝之时五石散之祸端。

隆平帝震怒,命六扇门不遗余力彻查,揪出这天魔教幕后之人严惩,自此六扇门和天魔教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牵扯。

以上便是《卧底》的背景故事,乍然一瞧完全看不出来同鸿蒙教有什么关系。

事实也是如此,周承弋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专门设计了这么一个主题深重的背景,而能瞧出是鸿蒙教的东西,都被他揉碎了写在剧情之中,也只有细心之人方才会发现其中隐喻。

他将事情做的这么复杂其实就是不想被人发现自己就是其作者,这同样也是一种试探和冒险。

这篇文,因为来源和内容都涉及真实新闻改编,他是打算用平平无奇小天才这个专门写新闻稿的马甲来发表的。

说起来这还是小天才第一次写小说,想想竟然还有些小激动呢。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从先前用止戈的笔名发布一篇《圣贤当如狗屁》的文章引战,在《每日新闻》上同另一笔名平平无奇小天才对骂之后,周承弋就有目的的将名下已有的五个笔名都划拉了相对应的稿子范围。

诸如《女尊之国》《误国》此等言辞激烈讽刺,涉及鲜明政见观点的文章往后都在已经与他本人画上等号的止戈名下发表,这也正是代表这他本人的意思。

四公子则是那些乍然看起来很不靠谱的幻想题材,往往都如同《穷书生种田》一样,是周承弋专用于传播现代知识的笔名;长安地产专攻其他小说题材,算是周承弋的练笔放松专用号;猪刚烈则以《天师录》为标准,走精而不多路线,轻易不打算动用。

至于小天才,周承弋从一开始用它便是为了写新闻稿,他看着不起眼,也不是赵家楼最厉害的新闻记者,甚至因为走的方向多且杂没有特定的专栏,但其实名下的稿子是最多的。

周承弋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了一跳,小天才出道至今,在供稿量上竟然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手下资历最高的笔名止戈了。

且因为他的稿件名字总是非常的特别,也因此不管喜欢不喜欢,知道他这个名字羞于启齿的记者的人,确实有不少就是了。

不过也仅限于此,由于都是新闻稿,每一篇最长也不过千字,跟小说的字数是没得比的。

周承弋顺手还将他所有笔名按照知名度排了个序,毫无疑问头两名必然是止戈和四公子,这两的作品都是远销全国的,目前来说也难以分出谁更出名。

止戈领衔了标点符号的改革,连科举考试也都广泛使用了,其后的辩论赛、话剧已经成为长安爆火的娱乐谈资,更是推动女官入朝教育改制,这两样足以叫他为世人铭记,当然因为马甲的透明度,上层的世家权贵朝臣,更多的应该是在心里咀嚼他的本名吧。

而四公子仅凭借《穷书生种田》这一本书封神,民间“寻找四公子”的活动愈演愈烈,早已从长安扩展到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社会性社团,里面的成员隔三岔五就聚在一起,规模不亚于任何一场诗会。

除这两“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笔名之外,因为《江湖都是我的传说》这篇文仅在小范围有些热度,所以长安地产并没有到为人熟知的地步;而《天师录》直接就得罪了大片的教派道士们,被人蓄意抹黑的很严重。

鸿蒙教是知道猪刚烈背后似乎是他,而不敢过多造次,为了保命直接断臂保平安了,只敢在内部传一些稀奇古怪的“恶鬼投生”传闻。

但更多的是不知道他身份之人,于是以不敬神灵等嘴,都将猪刚烈打成妖魔鬼怪之类的。

总之坊间盛传猪刚烈不是人。

周承弋总觉得按照这样离谱的传闻下去,总有一天他会从不是人变成主要成精后报复人类。

话题扯远,说回《卧底》。

这篇文既然起了这个名字,那么必然是有关联的。

文章的开篇是一场葬礼,整个六扇门都前去吊唁,李长治等新入六扇门的人跟着捕头前去跪拜上香,发现披麻戴孝的人里有一位脸色惨白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她神情麻木,手里还牵着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

女孩大睁着眼睛躲在大人身后偷眼打量着灵堂和来来往往的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她们正是死去的捕快的妻女。

李长治听见捕头说道,“他的尸体是在河里捞起来的,只剩下一个头了,眼眶都是空的,舌头也被绞掉了……他是被活生生疼死的,不知受了多少折磨。”

师父说着抹了抹眼睛。

“凶手可绳之以法了?”李长治同一批入六扇门的程庚很是忿忿,感同身受般的红了眼眶。

而原来这位不过二十多岁便死去的捕快正是潜入天魔教的卧底,只是后来被发现了,于是下场尤为凄惨。

“该死的天魔教!”程庚第一个怒骂,其他人亦然是附和。

只有李长治沉默着。

没过几天,李长治离开了六扇门,姿态还颇为狼狈,无人知晓其原因,每当问起捕头们都三缄其口,程庚等人若有所思。

而被“驱逐”的李长治成为了一个混子,后又落草为寇,以占道打劫收保护费为生,成为一方黑恶势力,后来被天魔教吸入成为教众,贩卖阿芙蓉。

李长治本以为天魔教这般丧心病狂,想来他们教中之人也必然都是些穷凶极恶之辈,然而却没想到并非如此,摒去阿芙蓉,竟然不过是些普通人,会哭会笑,有妻子儿女,会为兄弟两肋插刀。

听闻将他引荐进来的“菩萨”,更是一个难得的大好人,身上的银钱多半都给了慈幼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