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蕤这时候大约会对她腼腆地笑一笑,说,“干奶奶,我要谢你救命之恩呐。”

因为是刘老太把苏蕤抱去了苏家,苏蕤从此就认了她做干奶奶。

镇子就这么大,镇上人人都互相认识,在苏蕤小的时候,镇上几乎没有外来人,哪一家姑奶奶回娘家来做客了,能从镇头传到镇尾,哪一家老人钓了鱼虾,都会巴巴地给送过去,让人家里招待客人,或者谁家后院里种的蔬果正好长得好,也必定是洗得干干净净的,让孩子给端去要待客的人家。

人们淳朴而热情。

苏蕤之后读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总会想到童年时候的镇上情形。

苏蕤的父母要扔掉他,并不是因为他们狠心。

他们把苏蕤生下来,并且养得满了月,才在一个寒冷的雪夜,将他扔在了那镇上码头黄桷树下。

并且在裹着他的那件破旧的小棉袄里留下了一张字迹歪歪扭扭且含着不少错别字的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他的生辰八字,并且写了扔掉他的原因。

原因是他家里已经有三个女娃了,又生了一个女娃,家里太穷,没法养,只好扔掉了她,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把她捡回去养大。上面没有留他亲生父母的姓名和情况。

刘老太说,定然是绕着镇子的哪座山上的农户扔的。

绕着镇子,东南西北方向全是山,上面有十来个乡,有不知多少人家,到底是哪一家扔了这个孩子,镇上猜测了很久,但是不可能猜出结果来。

苏蕤一向爱多愁善感,作为养女,在养父母家里,日子过得不顺的时候,总会起一些心酸的感触,敏感而又倔强。

小的时候,要是和弟弟闹了一点小矛盾而被妈妈骂了,或者明明是他的东西,却什么都要给弟弟,他就会觉得难以忍受,这个时候,他多半会跑到镇子尾巴上的码头去,爬上那株据说有五百多年的老黄桷树,坐在上面,望着在黄昏中显得苍茫的远山。

他会不断地构想将他扔掉的亲生父母,那一天到底是怎么把他扔掉的。

他知道,那一天夜里在下雪。

他的母亲已经喂了他一个月的奶水,但是因为家中太穷,也许坐着月子,他的生母也没什么东西可吃,故而奶水不够,无法再喂饱他。

她和他的生父商量,必须将他扔掉才行,不然他在家里养着也只能饿死。

他们必定也是不舍得的,但最终依然决定扔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