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清要完 / 章节正文阅读

246、第 246 章(2 / 2)

作品:《大清要完

“嗯,还有……”林玉婵犹豫,“一点直觉。”

苏敏官步步紧逼:“就像去年你预感地产崩盘的那种‘直觉’?”

茶博士奉上茶水和滚水,笑道:“今日端午,小店奉送雄黄酒。”

两人各自低头,默契洗餐具。林玉婵忽然想起白蛇和法海,忍不住嘻嘻一笑。

过了一会儿,她才笑道:“我对崩盘这种事一向很有直觉。”

就算她直言剧透历史也没人信,不如说“我夜观星象,算了一卦”更取信于人。所以她也就保持一点神秘感。

苏敏官点头,不说话,冲了茶水,注入她面前的小盏中。林玉婵叩指。

一声锣响,龙舟比赛开始了。岸边响起此起彼伏的喊声。

林玉婵的注意力被拽到江面上,兴奋地看着两艘龙舟互不相让,纠缠在一起。

她忽然发现:“这龙舟有赞助商!”

龙舟首部彩旗飘扬,大部分绣着龙舟队的名字和徽章,什么“猛虎”、“雄狮”、“水上赤兔”之类,十分的威武霸气。

只有一艘红白相间的龙舟,那旗子上的名号很有商业气息,两个字“汇丰”。

船身两侧涂着红色英文大字:“the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

林玉婵心中涌现出一堆21世纪的时事热点新闻,再看那龙舟,惊讶得揉揉眼:“汇丰——银行?”

“由十五家洋行在香港发起成立,”苏敏官给她充当大清百科,“总部在香港,今年刚挂牌,在中央饭店租了一层办公室。我路过一次,里面全都是法国古龙水味。”

可不是。林玉婵细看,七八艘龙舟身上都带了汇丰银行的涂装,要么就顶着个“hsbc”的帽子,可见财大气粗。

鸦片战争后,大清政府外债猛增,却没有完整的银行体系。进入中国的传统外资银行,总部都在英国或印度,汇兑支付都不便。因此,列强亟需创立一个总部在中国的银行,用来“帮助”清政府偿还外债和赔款、以及储存关税。

怡和、宝顺、琼记、沙逊等十余家洋行,近年在对华贸易、尤其是棉花投机上赚了大钱,经由缜密策划,终于在1865年,集资组建了“汇丰”,作为列强在华利益的第一线代言。

一场龙舟赛,沿黄浦江打出广告,汇丰银行出道江湖,尽人皆知。

苏敏官从汇丰龙舟上收回目光,抿一口温热的雄黄酒。

“你知道现在洋人收棉花有多疯狂吗?”

“当然啦。”林玉婵不假思索,“你是没见到郑观应上个月什么样。他在宝顺洋行负责收购棉花,每天忙到天黑,黑眼圈那么大,浓茶十分钟一杯,我真担心他谈着事就歪头睡过去。他私下里开的棉花行已经雇了几十个人,开出三个分号……”

苏敏官扑哧一笑。

“你见到的都是买办。你知道他们上头的洋人老板……”

一句话没说完,忽然雅间门帘掀开,一下涌进来好几个人。

“哈哈哈,敏官,苏先生,你也来看龙舟竞赛?”

说曹操曹操到,竟然都是洋人,喝得半醺。林玉婵也认识其中几个:有宝顺洋行的颠地大班,有旗昌洋行的亚毕诺大班,有沙逊洋行的犹太人经理……

还有更多不认识的面孔。他们身后跟着几个随从和买办,都喜气洋洋地端着雄黄酒,入乡随俗地互相寒暄。

“敏官,关起门来躲这里喝酒,不嫌冷清吗?——啊,这位美丽的小姐是……我们以前见过吗……”

苏敏官站起来,礼貌跟众洋人一一握手,然后大大方方拉过林玉婵的手。

“我的东家。”

“博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玉婵马上站起来补充,“幸会。”

马上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赞叹和恭维之声。

林玉婵一边分发名片,一边惊讶地看了苏敏官一眼。这些洋老爷什么时候跟他这么热络了!

上次不还把他绑到小黑屋里,枪口顶着腰眼,威胁要强行收购义兴,否则给他好看?

然后是轮船公司联合的价格战,不把他碾死誓不罢休。

而现在,这些苏敏官曾经的敌人、对手,看他的眼神像是看多年的老朋友、忘年交。他们握着小巧的青花瓷酒盏,优雅地跟苏敏官碰杯。

苏敏官饮着酒,余光忽然朝林玉婵瞥了一眼,嘲讽的神色一闪而过。

她明白了。现在这个破产负债、两手空空的苏敏官,对洋商来说,没有任何威胁。

死掉的华商才是好华商。所以,一夜之间,他们“突然”发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超群的个人能力,纷纷和他“一笑泯恩仇”,兄友弟恭地交往起来。

苏敏官也十分不计前嫌,笑得灿烂,跟颠地大班开玩笑:“看来还是对我的煎牛排念念不忘,都找到这儿来了。”

几个洋商哈哈大笑。

一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们不知道,这个中国魔术师,上个月,他差点一手炮制了上海商界有史以来的最大损失——你们知道他煎的牛排有多硬吗?哦我的上帝,现在我的胃部还隐隐作痛……哈哈哈哈……还有那锅奶油蘑菇汤,他尝一尝,加点盐,尝一尝,加点盐,后来我们一桌子人差点脱水而死,才发现他用来尝汤的勺子,里面的汤一直没换过……”

亚毕诺大班拍拍苏敏官肩膀,笑道:

“去台球俱乐部吧!那里正好有一场烧烤酒会,可以让你练练手,也有宽敞的阳台,可以看龙舟比赛。今天是中国节日,俱乐部对华人绅士……哦,以及淑女都开放。来吧!”

苏敏官欣然应约,嘴角依旧挂着谦和礼貌的笑容。

“多谢邀请。”

------------------------------------

“所以你烧了我三四次厨房,就是为了在洋人面前露一手?”

林玉婵又好气又好笑,刚坐上马车就忍不住追问。

只是天分这东西太过玄幻,苏敏官这么执着于煎牛排,练了几个月,依旧是鬼斧神工,到头来差点把一桌子洋人都放倒。

苏敏官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

“本来我想技惊四座的。”他实话实说,“不过后来我发现,我笨手笨脚地搞得一团糟,他们反倒更喜欢看。”

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中国人努力学习西方饮食文化,却力所不逮、屡战屡败的场景,更能激起洋人的傲慢和虚荣心。

但他马上表忠心,补充:“但我是真心想给你烧好吃的。”

林玉婵悄声道:“所以你这阵子也没闲着嘛。”

苏敏官嘴角一翘,默认。

在博雅,他做完分内事就旷工,林玉婵从来不管他去哪。

他当然不会虚度时光。除了经营义渡和“把水口”,他趁着自己赋闲无害的几个月,跟曾经的竞争对手都修补了关系,成为人见人爱的洋泾浜交际花。

“想换个营生?”林玉婵半开玩笑,道,“友情提示,现在买办吃香,要做买办需要资财准入门槛和保证金,你得先把债还清了再说。”

苏敏官笑起来,趁着马车颠簸,搂着她的脖子亲一口。

“嫌弃我?”他声音低低的,隐藏着某些危险的情绪,“是不是心疼我白拿钱……”

“想得美。”林玉婵被他的气息拂得痒痒,扭头笑道:“否则我以后得跟苏大买办打交道,我怕我给他坑死。”

“啧,真是两难,还是不做了。”

谈笑之间,马车停稳,来到外滩的台球俱乐部。

竞赛的龙舟恰好也来到外滩,岸上彩声如潮,一艘“汇丰”号一马当先。

地产风波已经被抛到了时代的浪潮之后。眼下的台球俱乐部又重新整修过,外面金碧辉煌,完全看不出萧条的痕迹。由于上下占了三层楼,急需客源,于是推出新规定,每周一次,若有洋人邀请,可以接纳体面的华人客户前来娱乐消费。

今日俱乐部里人满为患,全是借用阳台看龙舟赛的。男女都有,有的伴着轻柔的室内乐细声交谈,有的在露台上烧烤娱乐。

有洋人开路,两人顺利进入大门。苏敏官轻车熟路地从侍应生手中顺过两杯蜂蜜水,递给林玉婵一杯,然后绕过一层更衣室,从架子上顺了一份《字林西报》,走上旋转楼梯。

台球俱乐部重新开业不到半年。林玉婵意识到,他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

好啊,每个月拿她工钱,就来干这个!

苏敏官转身,拉她上楼,笑道:“教你打弹子球?”

作者有话要说:弹子球就是台球,19世纪后半叶传到中国,仅在租界等地开了几家场所,属于非常新潮的侨民娱乐活动。

小白(自信):待我露一手。

`

汇丰银行粉墨登场啦!

汇丰银行1864年在香港发起成立,1865年来到上海。严格来讲它现在还不叫汇丰。初时英文名叫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mpanylimited,中文名叫“香港上海汇理银行”。1866年英文名改为现在的the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1881年中文名称改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发行的钞票上由曾国藩之长子、时任清朝外交官毅勇侯曾纪泽题写了“汇丰”两个汉字,赐名“汇丰银行”。

`

但是这个改名历程太复杂了,本文就直接用它最终的那个名字了。